【检验临床面对面】一例APTT延长病例引发的思考
作者:朱名超,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在生理条件下,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共同维持着机体止凝血的动态平衡,三个系统以凝血系统较为复杂,虽然目前凝血因子、抗Xa等等特殊凝血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很多医院仍然只能常规凝血四项试验,凝血四项试验看似简单,却可以解决临床上80%的凝血问题,因此用好我们手中的这些筛查试验,同样可以为临床解决很多棘手问题,但如何正确运用筛查试验以及纠正试验成为了关键。
今天本人就分享一例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单独延长病例,通过纠正试验为我们得出正确的检验报告。
患者,男,为15岁青少年,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入院凝血检验结果如下:
患者APTT显著延长,分析APTT延长原因包括以下几项:
1.肝素等药物引起;2.肝功能异常;3.存在狼疮抗凝物或者因子抑制物等4.凝血因子缺乏等,此外还需排除标本、试剂、仪器本身原因。针对以上情况逐一排查,首先查看血样是否合格,确保试剂、仪器状态正常,这些都没有问题,然后致电临床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及病史,病人为刚入院患者,未用任何特殊药物,也无肝脏疾病史,患者肝功能正常,剩下3和4条,有人会说,这个情况只能测凝血因子了,因子测定很多医院开展不了。别急,在我们现有条件下,我们还可以进行以下试验——APTT纠正试验。
在做纠正试验之前,我们还用手工法做了APTT试验,结果为81秒,证明患者APTT试验的确是延长的。纠正试验虽不能确定凝血抑制物的存在与含量,也不能发现是某一个或者几个因子缺乏,但它可以辨别是凝血因子缺乏还是凝血抑制物导致的APTT延长,由此可见,纠正试验的重要性。一个完整的APTT纠正试验包括两个步骤:立即纠正试验和温育纠正试验,下面我们以此为例做详细论述。
1.立即纠正试验
①患者血浆与(20例)正常混合血浆1:1混合后立即测定APTT,用M表示(本试验为42.4秒)
②正常混合血浆APTT,用N表示(30.2)
③患者血浆APTT,用P表示(59.9)
Rosner指数(RI)=(M-N)×100/P=20.4>15.0
RI>15.0:未纠正,提示可能存在可立即起作用的凝血抑制物(如肝素、狼疮抗凝物、凝血因子抗体等);
RI<15.0:纠正,提示内源凝血因子缺乏。
本例试验RI>15.0,基本可以排除内源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APTT延长。
2.温育纠正试验:
①患者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1:1混合后温育1小时,测定APTT,用M1表示(本次试验46.4);
②患者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分别温育1小时,再立刻1:1混合后测定APTT,M2表示(43.6);
M1-M2>3秒:提示存在时间依赖性凝血抑制物(如VIII因子抑制物等)(本例为46.4-43.6=2.8<3),故暂不提示存在时间依赖性凝血抑制物。
综合以上试验,本例考虑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凝血抑制物(如肝素、狼疮抗凝物、凝血因子抗体等)。当然纠正试验也受到混合血浆质量、混合比例、温育时间、人员操作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纠正试验仅用于APTT延长的筛查,如需确证,还需进行凝血抑制物等特殊检查。
尽管纠正试验不能具体确定凝血抑制物类型,但至少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正确的诊断思路,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特殊检测指标,节约医疗资料,减少病人经济负担。因此,在不能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别忘了我们还可以做纠正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