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很靠谱?可是这项检查在一本正经的“欺骗”你!
经常能听到家长谈论自己的孩子什么食物过敏,什么什么不能吃,依据就是医院的检测,医院关于这个食物不耐受性的检测就真的那么靠谱吗?
我第一次知道微量元素的检测毫无意义是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篇老教授写的文章,文章痛批了医院为了利益大肆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他实在受不了了,因为所有的医院几乎都在做着这个毫无意义的检测,家长们全部被蒙蔽。医生让做没有一个会拒绝,我的孩子曾经也做过,检测费不便宜好几百(2003年左右做的)。
老教授说,人体的微量元素本来就不会是一个恒定值,会得到补充也会流失,这种正常的变化每个人都是一样,而这种微量元素检测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根本没有必要。当身体失去平衡必然会有表现,这个时候可以根据失去平衡的表现来合理调整膳食、生活方式,以达到重新平衡的目的。
对于食物的不耐受性,最直接的应该是看个体表现出来的反应,而不是这个检测,比如我老公,吃虾没有任何反应,做这个食物不耐受检测却是3+,我老公心大,不是看检测数据生活的人,他照样吃虾并没有因此就忌口。
很多成年人不能喝牛奶,喝完了会肚子痛、胀,还会拉肚子。都知道这叫乳糖不耐受,喝过牛奶有这些不舒服,不喝的话就好好的,喝酸奶或者吃奶酪往往没问题,这基本就可以诊断了。 实在要想检查的话,隔夜禁食,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水,出现腹胀、呼气中监测到氢气就基本可以确诊。 另外一个外国人经常说到的叫乳糜泻的,也称为麦胶性肠病, 患者对含麦胶(俗称面筋)的麦粉食物不耐受,也有相应的检测办法。除此之外,有没有别的办法检测食物不耐受?
我们看看下面的检测报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是不是感觉这个很科学?抽血化验IgG,很高大上的科学名词。最少也查14种,一般查90种, 多的查101种。有些你甚至从来没吃过的,都给你分析分析。然后根据数值大小,定出1~6级,进一步分成轻中重度的不耐受,貌似很负责地对你说:重度的你别吃,中度的你间断吃,轻度的你少吃。
微信不少公众号,微博不少头条文章也都科普这个食物不耐受IgG检测,仅举一个栗子:
图片来自某医院微信公众号
当然了国内不少大医院也都在开展,国外不少搞替代医学的非主流诊所,也都曾经或正在做这个IgG检测食物不耐受,但这个方法到底有证据支持吗?
我们先看这些权威机构怎么说,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在食品不良反应的诊断和处理指南里这样评价:

英国过敏基金会在回答“我应不应该做个食物不耐受检测?”的问题时,这样说:

加拿大过敏和免疫学会(CSACI)更清楚地表明了立场:

我们再看看澳大利亚免疫和过敏学会(ASCIA)怎么看待食物不耐受和IgG抗体检测:

南非的过敏学会针对IgG检测还专门有个立场声明:

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研究认为:

新加坡国大医院儿科也认为:

总之,IgG检测食物不耐受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重复性差——同一个人在不同医院里,甚至同一医院的同一份标本,写成不同名字就可能有不同结果,检测结果也与实际症状之间缺乏相关性,目前各国诸多过敏和免疫方面的专业学会都反对这种检测方法。浪费钱只是一方面,不必要的忌口还有营养不良的风险,真的不建议做。
参考资料:
1.https://sciencebasedmedicine.org/igg-food-intolerance-tests-what-does-the-science-say/
2.https://www.allergyuk.org/food-intolerance/identifying-your-food-intolerances
3.http://aaci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710-1492-8-12
来源:翟医师新浪微博、海夫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