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降低故障分析



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之一,检验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判断依据。在忙碌的工作中也不能忽视对检验结果的审核。



先给大家上两张血常规结果图(仪器mindrayBC-30s)
图1
图2
从结果看,图1病人貌似就是一个有缺铁性贫血(或地贫)的人,白细胞分类在常规变化范围,没有触发血常规的复检规则。再看图2的结果比图1就更正常了,血红蛋白稍微有点高,白细胞分类也是常规变化范围。
可是,检验君直觉就是觉得结果有点怪,不正常,需要复查。
流感流行季节,病毒感染?不对,只有中间型细胞(单核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不高,反而低。
当即仔细查看病人信息,图1病人为妇幼保健科送检的18个月龄的幼儿健康体检,经询问家属,幼儿无身体不适。
图2的病人信息是:慢非科送检的常规建档体检,女,52岁,除有高血压基础病,抽血时身体无其它不适。查看生化结果,肝、肾功能、血糖结果正常,尿常规结果正常。
因为当天上机的标本不多,查看几个结果的记录,都有这种情况,还未审核结果发报告。再查阅历史记录结果,前一天已有出现这种情况。
再回看图1的结果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白细胞分类上。
淋巴细胞百分比15.6%↓、中型细胞比率29.4%↑。图2的结果也类同,淋巴细胞百分比8.0%↓、中型细胞比率24.7%↑。
我们知道,一岁半的幼儿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占60%左右,仪器设定的参考值是(20~60)%。
白细胞的生理变化是:初生一周的新生儿外周血中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第6~9 d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升高,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70%。2~3岁后,淋巴细胞开始下降,而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到4~5岁二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第二次交叉,至青春期,中性粒细胞与成人相同[1]。
总的来说,就是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中型细胞计数偏高。随即开始寻找原因和复查结果,并用五分类机复查。五分类机复查的结果如下:
图3
图4(故障解决后的三分类结果)
结果是没有问题的,符合两人的身体状况。三分类机复查结果还是一样的,其他人的结果也出现一样的问题。
当即停了用三分类机上标本,全部用五分类机做标本。首先查看了质控的结果是在控的,考虑可能会有堵孔的情况,做了保养和清洗的全套保养维护。
做完这些,上标本试机,结果没有变化,还出现了“RBC通道信号干扰”和“WBC通道信号干扰”报警,“一键消除”故障也不能消除,白细胞数还更高了。
怎么越弄越多毛病?检验科遇到仪器故障是家常便饭,血液细胞分析仪更不用说了。再检查了一遍试剂还是充足的,故障点在哪里呢?白细胞计数通道、计数池问题还是堵孔问题?
查阅有关血细胞分析仪出现堵孔问题的常见原因有:
携带大量的上皮细胞组织或者棉絮纤维都很容易堵孔,也很难排除,在大直径的孔有时候会看到棉絮等物质,无论全自动还是半自动这样的问题大多出现在预稀释标本中,全血标本几乎没有[2]。这台三分类机主要就是做预稀释模式,而且做的标本多是0~3岁婴幼儿,指尖采血相对成人困难,容易混入上皮细胞组织或者棉絮纤维。怪不得出现堵孔报警的都是三分类这台机。
溶血剂问题,溶血不足是主要原因,要注意的是明显的溶血不足会显示出HGB的增高和WBC的上升,很容易给人们警示。
这里说的是轻微溶血不足,在WBC和HGB上看不出数值的变化或者很轻微,WBC图形上淋巴峰值前会有不规则上升曲线,这就要引起足够的警惕了,一般这种情况出现,30天之内就会发生严重的堵孔。
主要原因是溶血剂破坏红细胞不完全或者红细胞碎片发生粘连聚集造成的,这种情况持续长时间就会在小孔上附着,小孔上附着这些细胞碎片以及蛋白沉积就会像盖房子的水泥一样,一层一层地越积越厚,等怀疑可能堵孔再做浓缩清理就已经很难清除了。
稀释液问题,稀释液的理化指标不合格,造成细胞无法正确稀释间隔,游离不好就会造成细胞聚集,在直方图上表现明显,但出现堵孔问题往往在直方图上无法看出问题,原因是更换试剂时都作了相应的灵敏度和增益的调整,在定标系数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这样在直方图上根本无法看出问题所在,更换理化指标稍好的稀释液就会发现直方图明显的变化,这一点要引起重视[3]。
结合我们的情况,有出现HGB的增高和WBC的上升,加上进入冬季,上星期有明显降温(室温17℃),小孔上粘附细胞碎片及蛋白沉积会增多,容易形成晶体,造成堵孔,做浓缩清理就很难清除了。稀释液的理化指标是合格的,原厂配套试剂,与出现故障前用的是同一批号的。
这台仪器用的清洗剂是血细胞分析仪专用的探头清洁液配套使用,作用是清除小孔和管道的蛋白、碎片附着,每次关机正常使用,保养时也用到。理化指标正常,这方面可以排除。
经上述分析,可能原因就在1、2点。知道了原因所在,就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办法了。
应对这种堵孔问题,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冲洗机器管道和计数池,把堵塞的干扰计数的东西冲出来就通了。正常开机和关机就是解决的办法,维修工程师也会用到的办法。
我们连续正常开机和关机进行了八次,上标本和质控,做出来的结果正常了,报警也消除了。第二天开机再观察,机器正常运转,连续观察了一个星期,这类计数故障没有再出现。



仪器没有自动清洗功能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把一天的标本量平均分成2-4部分,中间加浓缩清洗,各个厂家的统一要求一般是50次,每个仪器都有清洗功能,达到这个数量就手工执行一次,不要等出现问题再忙活,那样就晚了,这样的清洗就是几块钱几分钟的事情,没有必要节省这些,否则维修一次就几十倍于此[2]。
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一个星期就执行一次到两次的保养、清洗维护,遇上大批量体检就每做50个标本执行一次探头清洁液清洗,整机浸泡。仪器日常使用保养好了才能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按时签发。
参考文献
[1]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3.
[2]2018-09-20«检验医学»转载«医工在线»来源:«血细胞分析仪堵孔现象分析,超全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