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正反定型不一致,究竟该如何确定血型?

检验视界网 2019-03-08

作者:江西省儿童医院检验科  李慧明 汪玲


患儿:男,年龄1月20天,无输血史,RBC:3.04*1012,Hb: 24g/L,Hct:7.3%,MCV、MCH、MCHC均正常,临床诊断为溶血性贫血。用微柱凝胶法定血型时,严重拖尾,正反定型不一致,结果难以判定,如下图。



11.jpg

生理盐水洗涤前


2.jpg

生理盐水洗涤后


洗涤之后,结果判读依然不够明显。但是在显微镜下可区分,洗涤前凝集强度A:+,B:++++;洗涤后A:—,B:++++,最终判定该患儿的血型为B+。


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

↓↓↓

为什么该血型结果如此难以确定?


文献中提到,可能因为自身抗体的存在,随后收集该患儿的检验结果,其coombs的阳性结果引起了我的注意,怀疑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自身抗体可以引起红细胞的破坏,从而出现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包括温抗体、冷抗体和冷-热混合型抗体。 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不仅凝集自身红细胞,同时也凝集供者红细胞,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前鉴定试验带来巨大的干扰,影响着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抗人球蛋白阳性与疑难血型有关,见表1[1],而且随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的增高,ABO 血型正反定型血型不符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见表2[2]


33.jpg



44.jpg



一般婴幼儿血型抗体在出生几个月后才开始形成, 到5-6岁时具有较高的效价,本案例中,患儿年龄较小,尚未产生血型抗体。反定型检测尚无意义,在洗涤后得到患儿血型结果,推测患儿发生溶血和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可能是自身抗体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张勇萍等. 抗人球蛋白试验在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8)7:10-12

[2] 黎海江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西南国防医药,2018(12)8:105-106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