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个体化诊疗大势所趋—论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解决方案!

检验视界网 5085 2019-04-10

来源:体外诊断网

个体化医疗的含义


自2003年,人类正式完成基因组学测序后,个体化医疗的概念便提出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个体化医疗的核心系指在同一类疾病患者中即使基因组完全相同,但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征,因此无论是在疾病预测、疾病诊断甚至疾病治疗方面都应该始终坚持个体化医疗的概念。作为个体化医疗的始祖,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We should focus our attention more on what kind of person has a disease than to know what kind of disease a person has。中译文:医生更应该关注“患病的人”,而不是“人患的病””。

B.png



自身抗体检测与风湿免疫疾病的个体化医疗



风湿免疫疾病由于具有多系统、多脏器和多组织的受累,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更应该强调个体化医疗的必要性。目前已知的风湿免疫疾病高达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患者体内往往表达不同的自身抗体谱及其呈现不同的抗体量值水平。当前,国内常用的免疫印迹法及新近推出的流式液相芯片法等检测方法均以盲目和固定式的大组合和大套餐为特点。类似的检测模式,完全与风湿免疫疾病的个体化医疗背道而驰。


事实上,当风湿免疫疾病确诊后,患者由于接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自身抗体的数量并不会随着疾病的进程而增加(如图2所示)。2016年,在国家863重大项目及江苏省重大转化项目的支持下,由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发起,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组织的10家大型三甲医院《纳博克自身抗体检测平台对风湿免疫疾病诊断及应用价值多中心研究》中,针对129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61例干燥综合征(SjS)患者开展ANA-15项定量检测时,研究结果显示仅有12.1%的SLE患者自身抗体数量超过4个以上,而抗体数量超过3个以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比例更是低至5%(如图3所示)。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实践中针对SLE及SjS确诊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或流式液相芯片法开展盲目和固定式的组合检测,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现象。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过度损耗医保资源,同时更阻碍风湿免疫领域向个体化医疗方向的发展。

 

图2 SLE患者疾病进程与自身抗体数量趋势

2.jpg

A.png



数据来源:CRDC《纳博克自身抗体检测平台对风湿免疫疾病诊断及应用价值多中心研究》总报告

 

显然,只有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升级换代,才能推动风湿免疫领域向个体化医疗方向发展。目前,具有全自动、全定量、随机上样和灵活组合等特点的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如图4所示)已经在自身抗体检测领域获得广泛认可,并开始助力自身抗体检测向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图4纳博克——纳米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自身抗体检测平台

5.jpg

 


如何开展自身抗体个体化检测?



开展自身抗体个体化检测时,应结合首诊患者和既往患者(住院患者和出院随诊患者)两个角度灵活开展。


首诊患者


对于首诊患者而言,为了对患者的自身抗体形成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适当扩大检测项目和范围无可厚非。此时,以一定形式的组合开展自身抗体检测有利于获取患者更多的诊断信息,比如对于高度怀疑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开展ANA谱组合检测合情合理。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首诊患者开展基于多种不同疾病组合的灵活检测。


住院患者或出院随诊患者


而对于住院治疗或出院并定期随诊的患者而言,在开展自身抗体检测时,若仍然重复大组合和大套餐的检测,则显然与个体化医疗的发展背道而驰,既不合理也完全没必要。针对类似的患者,可以按照下列两种思路开展自身抗体的复测:


1、 根据患者的既往检测的阳性结果,针对性地选择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开展抗体检测;例如患者第一次检测时仅抗SSA和SSB抗体阳性,则住院治疗期间或疾病缓解出院的定期随诊过程中,应以抗SSA和SSB抗体检测作为首选,从而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真正实现对于患者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并且有效节省医保资源。


2、 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信息,灵活选择疾病相关的各种不同组合或以疾病常见组合的形式开展自身抗体复测。当前自身抗体常见疾病组合推荐如表1所示。


表1基于疾病诊断为基础的自身抗体检测疾病组合推荐

疾病分组

检测项目

系统性红斑狼疮

RNP/Sm、Sm、SSA、SSB、dsDNA、Nuc、His、PCNA、抗心磷脂抗体(含分型)、抗β2糖蛋白I型抗体(含分型)

干燥综合症

SSA、SSB、类风湿因子(含分型)

系统性硬化症

Scl-70、CENP-B、PM-Scl

混合结缔组织病

RNP/Sm、Sm、SSA、CENP-B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PM-Scl、Jo-1

系统性小血管炎

MPO、PR3、GBM

类风湿关节炎

CCP、类风湿因子(含分型)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含分型)、抗β2糖蛋白I型抗体(含分型)

自身免疫肝病

AMA-M2、LKM-1、LC-1、SLA/LP、gp210、sp100、CENP-B

I型糖尿病

GAD、ICA、IAA、IA2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TPO、TG

  

图5某三级甲等医院自身抗体个体化检测组合举例

6.jpg

该报告单为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引进先进的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平台后,专门为住院和随诊患者制定的风湿免疫常见项目的个体化检测组合。上述组合,在不增加患者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常见风湿免疫疾病患者随诊的定量检测需求。


结语:

随着具有全自动、定量、随机上样和灵活组合等特点的化学发光技术在自身抗体检测领域的不断应用和普及,必将持续推动风湿免疫学科向个体化、精准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等方向前进。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