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逃的淋巴

检验视界网 2019-04-12

作者:山西晋城大医院  王晶 王晋霞 秦妮芳


如往常一样,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标本核收、涂片、染片,我坐在显微镜前开始了我“侦察兵”的工作。这时分子生物学组的老师向我走过来,“昨天你看的一个病人王某的片子,有什么异常,还有印象吗?”我连忙在系统里调出了前一天王某的报告。


1.jpg


这是一个因发热7小时急诊入院的感染科的病人。既往:

①发现血糖高10余年,诊断“2型糖尿病”;


②2018-12-10因左足第二趾皮肤破溃伴疼痛、红肿,于我院行左足第二趾截趾术,术后目前创面仍未愈合,自行每日换药;


③有高血压病史40年,血压控制不佳。


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离子系列,肝功能、降钙素原等一系列相关检查。


血常规:WBC 27.11×10^9/L↑、NEUT73.0、NEUT# 19.78×10^9/L↑、LYMPH25.1、LYMPH# 6.80×10^9/L、HGB 114.00g/L↓、PLT 318×10^9/L。


末梢血涂片:白细胞分布较多,中性粒细胞轻度核左移,部分细胞胞浆可见空泡;红细胞形态无特殊;血小板形态及数量未见明显异常。


降钙素原测定:pct7.26ng/ml,显著增高。


接着,血培养阳性,为化脓性链球菌,创面分泌物培养阳性,为产酸克雷伯菌。


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主管医生考虑细菌感染,脓毒血症,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


接着同事调出她刚做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报告让我看,和我讨论报告中的异常结果。


2.jpg


淋巴细胞数增高,B淋巴细胞数(CD19+)及B淋巴细胞相对数(CD19+/CD45+)显著升高。这种结果在平常检验结果中是很少见的。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执行机体的体液免疫。在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计数以CD19+B细胞为主,CD19+是B淋巴细胞激活和分化的标志,其数量表示活化B淋巴细胞的水平,增高见于B细胞系统的恶性肿瘤。


此标本结果中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高引起了同事的警惕,她首先排除了实验过程中由于错误操作而出现的异常可能,进而考虑病人是否患有淋巴细胞相关疾病,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于是向我询问昨天看到的血涂片,细胞形态是否有异常。


淋巴细胞是机体最复杂的细胞系,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T细胞和B细胞均为小淋巴细胞,形态上极其相似,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区分。于是,我们给王某的主管医生打电话询问其是否有淋巴细胞相关疾病。不一会,就接到了回电,通过询问家属患者病史,10余年前患者于北京市协和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时发现白细胞升高,当时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检查结果及病历未见。这时,我们放心的发了报告。


经过医生的积极抗感染治疗,王某病情好转,虽然白细胞数22.84×10^9/L↑,依然很高,但医生考虑到他患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嘱其待病情平稳,患者家属有意愿的情况下,可行骨髓穿刺,明确白细胞增高原因,给予办理出院。


3.jpg


检验医学相当于临床医学的侦察连,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临床医生的眼睛和耳朵。检验医学需要通过对各种指标的分析来反映人体环境及微生态的变化,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中体现其临床价值。对敏感的和极端的数据,要及时慎重处置、动态观察。尤其是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表现不合时,应该补充、或复查、或移送、或追踪、或请示上级医师、或会诊。要重视数据的重要性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不被假象蒙蔽。检验最大的局限性是见木不见林。


一般来说,检查真实见到的一定有,没见到的不一定无。总的来说,当检验中遇到异常的结果时,需要谨慎处理,排除标本、仪器的干扰因素,还需要和患者或临床医师多沟通,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而且往往应该是检验医师更加主动的走出实验室,和临床医师多沟通,从而帮助临床医生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精准的治疗,同时还能丰富自己的临床知识水平。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