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凝血样本离心速度和时间要求这么严格?

检验视界网 5639 2019-07-30

关于出凝血样本的离心时间和速度,是一个经常被讨论,但亦可能会被忽视的问题。为什么要离心?一是分离血浆;二是获得乏血小板血浆。

 

正常体内凝血机制,血小板作为凝血因子反应提供场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体外试验,为了提高试验特异性,排除血小板的因素,因此需要统一用乏血小板血浆,而代替血小板功能的,是试剂中提供的统一标准的磷脂。

 

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关于离心速度和时间,在第一节《血栓与止血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这章总论描述:“缺乏血小板的血浆(PPP)可用于大多数的凝血试验,制备必须在大于或等于每分钟3000转条件下离心15分钟。”

 

在第五节《凝血因子的检验》中对APTT的操作要求,“以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作1:9抗凝,3000r/min离心10分钟,获贫含血小板血浆,应使用塑料试管,防止血小板激活。”

 

不管怎么样,只要获得的血浆中PLT<10×109/L,就“乏”了。

 

为什么需要乏血小板血浆?一起来看一个病例:

 

【概要】


林某,男,50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WBC 9.68×109/L,FIB 135.9g/L,PLT 354.8×109/L;急查凝血四项:

①3000r/min,5min时:PT 13s,FIB 2.88g/L,APTT 68.2s,TT 12.5s;

②3000r/min,10min时:PT 12.5s,FIB 2.81g/L,APTT 79.5s,TT 11.9s。


狼疮抗凝物质初筛比值2.35,狼疮抗凝物质确证比值1.26,标准化比值1.87,提示血浆中含有中等强度的狼疮抗凝物质。该患者极有可能是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解释】


为何离心时间不足10min,可以造成该患者APTT缩短超过10s?


原来,由于患者血浆中含有狼疮抗凝物,当离心速度和时间不足时,血浆中可富含血小板,血小板可以中和部分狼疮抗凝物,因此狼疮抗凝物对APTT反应时提供的磷脂的干扰减小,故APTT会缩短,导致对结果误判!

 

所以,狼疮抗凝物的标准化检测要求,在常规离心获得乏血小板血浆后,可以将所得血浆吸取2/3,再次3000转离心10分钟,取后次所得血浆的上1/3用于检测。这样可以避免剩余血小板磷脂参与反应,导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来源:凝血6因子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