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高 = 垂体泌乳素瘤?
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也叫催乳素(PRL),是脑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中的一种。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
高水平的泌乳素,可以抑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影响卵巢的性激素合成,女性病人可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溢乳及不孕,因此也称之为“闭经-溢乳综合征”;男性病人可出现性欲减退、阳痿,也可伴溢乳。 泌乳素分泌特点 泌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主要是多巴胺)和催乳素释放促进因子的双重调节,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入睡后逐渐升高,早晨睡醒前(凌晨 4、5 点钟)可达一天当中的峰值,睡醒后迅速下降,上午 10 点至下午 2 点降至一天中的谷值,这段时间就是我们抽血检测外周血泌乳素水平的最佳时机。 泌乳素检查要求 很多生理因素会影响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精神因素、运动、进食、睡眠、性交、乳头刺激、应激(外伤,手术),低血糖等均可引起PRL暂时性升高,此外妊娠期及哺乳期PRL也会升高。因此,检查PRL应避开上述生理因素,患者早晨进食碳水化合物,来医院静坐40~60min,10点左右采血。 高泌乳素血症诊断 非妊娠期血清PRL正常值≤1.14nmol/L(25ug/L,1ug/L x 21.2=1mIU/L),PR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一次检查即可确诊,当PRL测定结果在正常上限3倍以下时至少检测2次以确诊。PRL≥4.55nmol/L时必须行脑磁共振(MRI)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垂体腺瘤。 泌乳素高的原因 生理性高泌乳素血症 同房、刺激乳头、激烈运动、精神创伤、低血糖等应激状态或处于妊娠、哺乳期,均可导致 PRL 水平暂时性升高。 药理性高泌乳素血症 一般因为所服药物抑制了多巴胺等下丘脑释放的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或增强了泌乳素释放促进因子而引起,比如胃动力药(如吗叮味、胃复安等)、镇静药(如氯丙嗓、安定、吗啡等)、中枢性降压药(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雌激素类(如避孕药)等。 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 下丘脑病变(如脑炎、颅咽管瘤)、垂体泌乳素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因为当甲状腺激素减少,促使下丘脑产生大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TRH),在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同时,也刺激垂体泌乳素(PRL)的过量分泌。 高泌乳素血症治疗 泌乳素轻微升高、月经规律、无排卵障碍、无溢乳等其他症状时可不必治疗,定期复查,观察临床表现和PRL的变化。 垂体腺瘤体积较大有压迫症状,或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选择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是溴隐亭,宜从小剂量开始,1.25mg/d,进晚餐时或睡前服用,每3~7天递增1.25mg,递增到需要的治疗剂量,对副作用严重不能耐受者,可阴道后穹窿塞药,每晚2.5mg即可。 溴隐亭剂量调整:用药后每月复查PRL,根据PRL高低调整用药剂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药量,找到一个能维持PRL正常水平的最小有效剂量持续服用,每1~2个月减少1.25mg,如维持在低剂量药物达1年,且PRL水平无反弹,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