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检验项目里的“双胞胎”
作者:张鑫鑫
单位: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一、降钙素(CT)与降钙素原(PCT) 1、降钙素(CT) 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合成和分泌,在肾脏降解。CT的合成与分泌主要受体内钙离子水平的调控,钙离子水平升高,刺激CT的合成与分泌;反之CT的合成与分泌受到抑制,故此CT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内环境中钙离子的平衡。CT还可作为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肿瘤标志物,CT升高常见于肺癌、乳腺癌等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在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妊娠期、恶性贫血、肾衰竭、慢性炎症等疾病中也可见到CT水平的升高。 2、降钙素原(PCT) 降钙素原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是分子量为13kD的糖蛋白。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血清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在全身系统性疾病感染中PCT早期即可升高。在病毒性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而无全身表现的患者PCT仅轻度升高。PCT升高常见于细菌性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寄生虫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也被常用于大手术和严重创伤患者、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病患者细菌感染的并发症监测。
总结:两个项目名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和用途却千差万别,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加以区分。
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化血清蛋白(GSP) 1、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的颉氨酸与血液中葡萄糖结合而成的产物,且为不可逆的结合,其数值与血糖浓度成正比,随红细胞消亡而消失。红细胞的生命期120天左右,所以可反映采血前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2、糖化血清蛋白(GSP)与糖化血红蛋白相似,反映的是过去1~3周平均血糖浓度,由于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故认为测定果糖胺主要是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由于血清蛋白合成比血红蛋白快(清蛋白半衰期约20天),所以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反映的是近1~3周血糖的情况,在反映控制血糖效果上比糖化血红蛋白出现早。
总结:这两个项目都是监测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故在临床上一般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使用。
三、碱性磷酸酶(ALP或AKP)与酸性磷酸酶(ACP) 1、碱性磷酸酶(AL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目前已发现有ALP1、ALP2、ALP3、ALP4、ALP5与ALP6六种同工酶。其中第1、2、6种均来自肝脏,第3种来自骨细胞,第4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第5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儿童在生理性骨骼发育期,ALP水平会比正常人高1-2倍;生长期的青少年、孕妇、或者进食大量含脂肪的食物都会导致其升高。 2、酸性磷酸酶(ACP)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细胞和体液中。血液中的酸性磷酸酶的组织来源是前列腺、肝、脾、肾、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前列腺含量最为丰富。正常男性血清中酸性磷酸酶1/3~1/2来自于前列腺,女性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主要来自肝脏、红细胞和血小板。酸性磷酸酶有20种同工酶,临床测定的同工酶大致为两大类:一类是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CP);另一类是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tr-ACP)。P-ACP测定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tr-ACP主要是溶骨活动的指标,Paget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肿瘤或肿瘤骨转移等情况都会导致血清中tr-ACP升高。
总结:两种酶产生于人体不同组织,但均能反映相应组织或器官的生理病理状态。
检验工作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双胞胎”项目,我只列举了其中一二,但只有将他们熟练的掌握,才能给临床诊治带来便利!
来源:检验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