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胰腺炎,除了淀粉酶,还有脂肪酶

检验视界网 2019-11-26

诊断胰腺炎,除了淀粉酶,

还有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因为通俗的说,肚子会好痛!所以及时准确诊断非常重要。专家认为,血清脂肪酶是目前胰腺炎和病情监测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检验指标。

1.什么是脂肪酶
脂肪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由胰腺的腺泡细胞产生。正常状态下,绝大多数进入十二指肠,只有少量进入血液。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大量破坏、胰管阻塞,阻碍脂肪酶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返流入血,使其在血中浓度急剧升高。

3.jpg

2.胰腺炎诊断的三大指标
(1)血淀粉酶:多数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4~12h)后即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20~30h)达高峰,3-4 天恢复正常。
(2)尿淀粉酶:较血淀粉酶增高较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后(12~24h)增高,下降亦较慢,多持续 3~10 天。
(3)血脂肪酶:多数急性胰腺炎发病(4~8h)内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24h 达高峰,持续 8-15 天。脂肪酶活性升高比淀粉酶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升高幅度更大。

4.jpg

3.脂肪酶的临床应用
(1)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对急腹症特别是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检测血、尿淀粉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淀粉酶升高除见于胰腺疾病外,多种急腹症均可出现如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肠炎等均可升高,此外腮腺炎和恶性肿瘤同样会导致淀粉酶升高,故此诊断过程会受到限制;而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血清中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时活动性升高的时间早,上升的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可弥补淀粉酶出现早持续时间短的弊端,故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极高。所以国内外专家主张,对怀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同时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2)小儿胰腺炎的诊断:小儿急性胰腺炎患儿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病情进展快,死亡率极高,与急腹症难以区分,所以会出现误诊以及漏诊情况,延误治疗时机,加大治愈难度。脂肪酶在小儿胰腺炎患者的表达特异性显著高于血清淀粉酶,联合检测应用于小儿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
(3)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评估:病毒性肝炎时脂肪酶升高,可提示肝脏损害加重及合并胰腺损伤。在病情加重的肝炎患者检测脂肪酶,识别胰腺损伤,以便及早干预,减少胰腺炎发生,对控制肝炎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