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孵育方式对ELISA法抗2HIV(1 +2)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前我国采用的检测HIV(1 +2)抗体的初筛试验大多是ELISA间接法[1]。在众多影响 ELISA检测结果的因素中,孵育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2]。为此,我们对在相同温度的条件下,不同孵育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剂 北京金豪公司生产的 ELISA抗 2HIV(1 +2)抗体试剂盒 (批检合格,批号 20049022)。阴性标准品(N)、阳性标准品 (P)由同一厂家提供。
1.2 仪器 WellscanMK2型酶标仪 (芬兰产 );Biocell aW I洗板机 (奥地利产 );HH2W型水浴箱、干式孵育箱 (江苏金坛医疗器械厂生产)。
1.3 检测 收集同一批号试剂盒的阳、阴性标准品,按 P∶N为 1∶60的比例稀释并充分混匀。将稀释完毕的检测样品平行检测 91孔 (A行前 5孔依次为空白 1孔、N对照 2孔、P对照 2孔 )。操作依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孵育方式采用:方法 1,检测样本 39 ℃水浴 ,反应孔底部不接触水面;方法 2,37 ℃水浴 ,反应孔底部 2/3浸入水中;方法 3,反应板置 37℃干式孵育箱孵育。
2 数据处理
测定A值,并用t检验进行比较。
3 结果
不同孵育方式结果见表1,表2。
表 1 不同孵育方式抗 2HIV(1+2)的检测结果(A)
方法 | 阴性对照(均值) | 阳性对照(均值) | 样品( x±s) | cut off值 |
方法1 | 0.004 | 1.115 | 0.086 ±0.252 | 0.104 |
方法2 | 0.002 | 1.272 | 0.107±0.143 | 0.102 |
方法3 | 0.003 | 1.274 | 0.109±0.131 | 0.103 |
表 2 不同孵育方式边缘效应的比较 (x±s)
方法 | 中央孔 A值 | 周围孔 A值 |
方法1 | 0.091 ±0.261 | 0.082 ±0.271 |
方法2 | 0.112 ±0.121 | 0.091 ±0.131 |
方法3 | 0.121 ±0.111 | 0.098 ±0.141 |
4 讨论
孵育是影响 ELISA法检测结果可靠性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孵育温度是否达到要求直接关系到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能否充分作用并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 ,国内大多数实验室采用的孵育方式主要为干式孵育箱孵育和水浴箱孵育。后者又分为将反应板置于水面及反应板部分浸于水中两种[3]。本实验中,方法 2主要是通过水导热的方1 1式使反应孔内的温度逐渐加热至 37 ℃。由于水的吸热系数较大 ,因此这种孵育方式可使浸入水中的反应孔受热比较均匀 ,升温也较为迅速。但是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 ,采用该方法孵育时 ,水面上方的实际温度低于孵育箱温度计的标识温度。在距离水面约 1. 5 cm处 (相当于反应孔的高度 )的温度低于水中温度 (标识温度 )约 2 ℃左右 (室温为 20 ℃) ,且室温越低两者温差越大。因此 ,在使用该方法进行孵育时 ,反应孔的液面与浸入水中的部分受热不均匀 ,易导致 S/CO值偏低而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方法 1、3是利用热空气传导效应的方式对反应孔进行加热 ,通过观察发现方法 1也存在着与方法 2同样的缺点。为了满足规定的孵育温度 ,我们将水浴箱标识温度调至 39 ℃(室温 20 ℃)。但是 ,方法 1液面上方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