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取得新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日前在吉林长春表示,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自2010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已完成人参根、茎、叶和花的转录组测序,并已发现所有与人参皂苷合成相关酶的候选基因。
陈士林介绍,中国人参转录组和人参皂苷合成机制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研究人员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四倍体人参基因组进行测序,测序深度达到人参基因组大小的10倍以上;完成人参根、茎、叶和花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序列200多万条;已发现所有与人参皂苷合成相关酶的候选基因,为阐明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机制及人参皂苷的代谢工程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还介绍,人参基因组巨大,基因组重复序列多、复杂度高,为研究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研究表明,人参为高度杂合的4倍体,含48条染色体,一套染色体的大小约为3.2Gb,与人类基因组大小相似;其基因组GC含量约45%,重复序列比例约60%。以基因组大小仅为人参的1/10的黄瓜为例,我国研究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利用近3年时间,花费2000多万元人民币,才完成基因组测序工作。可见,人参基因组计划工作任务艰巨。
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该计划包括:人参全基因组序列的初步测定和拼接,人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部位转录组的测定和分析、人参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注释和功能基因发现,克隆和鉴定人参皂甙生物合成和调控相关基因等。
为加快推进吉林人参“二次创业”,“人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今天在长春成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重大项目“东北区域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及大宗中药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同时启动。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副省长陈晓光,省政协副主席别胜学,全国政协常委、省人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淑莹出席联盟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上,省科技厅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康美新开河、宏久参业等8家单位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人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省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办公室、中国中医科学院等9家单位共同组织发起,由省内外主要从事人参科研开发、生产加工的28家科研院所、人参企业共同组建。该联盟将以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与重大科技需求为出发点,集成和共享省内、国内技术创新资源,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解决人参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人参产业重大技术及产品创新的产业集群。
陈晓光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明确提出实施“科技人参工程”。“人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人参产业技术创新,引领和支撑人参产业振兴与发展。他强调,未来5年,我省将打造长春、通化“一基一城”双核架构,差异化推进“5个医药百亿元地区”,协调发展中药、生物药、保健食品、化学制药、医疗器械“5大板块”,重点实施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科技人参工程、保健食品产业推进、百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通化医药高新区建设等“5项重大工程”,加快培育医药健康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王志学代表科技部致辞,对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创造良好的科技政策环境,继续支持吉林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吉林人参振兴。
“东北区域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及大宗中药材综合开发”是由吉林省牵头,会同辽宁、黑龙江共同组织申报的重大项目。课题涉及东北区域人参、梅花鹿、蛤蟆油等8个大宗中药材的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建设等内容,对提升东北区域尤其是吉林省中药材大品种的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