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一院成立转化医学中心

浙江在线健康网 4349 2010-10-22

  10月21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隆重举行转化医学中心成立、院士工作站揭牌暨学术研讨会。杨胜利、王红阳、黎介寿、李兰娟院士等我国医药卫生领域10余名院士组成的团队加盟转化医学中心,并成为院士工作站专家。围绕转化医学、移植和再生以及新药创制领域的现状和前沿问题,杨胜利、陈志南、郑树森等4位院士分别在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什么是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和医学发展的新潮流。这种新的医学研究模式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最终使患者受益。转化医学实现了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的紧密联系,缩短了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过程,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从而更快速地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浙医一院转化医学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学科,针对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围绕移植与再生医学中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等移植物短缺的科技问题,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系统化、规模化、集成化的转化医学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攻关,实现再生医学的关键知识技术体系开发、临床转化和应用,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细胞、组织和移植物,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成为解决组织和器官等移植物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年度科研经费超过一个亿

  近几年来,浙医一院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院有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6个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CI论文数连续6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SCI收录前十强”。2009年医院到位的科研总经费达到1.03亿元,成为浙江大学首个年度科研经费超过一个亿的附属医院。

  科技创新领域成就瞩目

  在肝移植领域,学科带头人郑树森院士至今已主刀完成肝移植900余例,包括全国最小年龄婴儿活体肝移植、国内首例成人扩大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及高龄患者肝移植。目前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5.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存活时间12年创全国最长纪录,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已存活17年,创造并保持亚洲最长纪录。建立了适合中国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的、被国际移植学界高度评价的“杭州标准”。

  在人工肝领域,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创新团队历经20余年的科技攻关,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成功治疗1500余例重型肝炎患者,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由20.0%提高至80.0%,慢性重型肝炎由5.6%提高至48.8%;成功应用于100余例晚期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提高了重型肝炎肝移植成功率。构建了国内首株人源性永生化肝细胞系-HepLL,为生物人工肝和混合型人工肝研究提供了新的肝细胞源。肝脏再生医学通过应用组织工程及相应的综合技术研究构建组织工程化肝脏或体外替代肝脏(人工肝)。

  在肾移植领域,医院肾脏病中心已开展肾脏移植近3000例,一年存活率达到97%,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0年,年移植数量居全国前列。

  在骨髓移植领域,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已开展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500余例,目前开展的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居全国首位,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骨髓移植中心之一。

  此外,浙医一院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工作基础、口腔医学、人工生物角膜等领域均具有较强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浙医一院转化医学中心及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对于加强学科交叉合作,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多学科的建设,引领我国转化医学的研究方向;对于发挥浙江大学和全国大型医疗机构多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及国际影响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凝聚和培养人才,形成这一领域的人才高地;对于瞄准国际医学难题,提高治愈率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浙医一院郑树森院长介绍转化医学中心

  杨胜利院士(左)、马林云副秘书长(右)为院士工作站揭牌

  金德水副省长(左)、陈盈晖副司长(右)为转化医学中心揭牌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