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违规入编”举报卫健委和医院,后续如何
导读
太多的人患有“编制病”,也有太多的人患有“编外病”。
作者 | 叶正松
女子实名举报佳木斯市卫健委和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举报内容,称 “7人违规入编。
从2019年至2023年违规的编制,反复拉批了近5年时间,虽然违规人编人员的编制取消了,但仍然在岗,且工资待遇与编制一样。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没有比较就没有震怒,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或许有人说,一个医院的小小编制,在事业单位去编化,在同工同酬的今天,实在没有多少含金量。不值得如此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的举报。
可是,就是这个小小的编制,又有多少人普通医护人员默默奋斗一生,却难以抵达?
医院用工具有多样性。分为在编、合同、临时、外包等多种形式。
而医院的编制数量,是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设定的,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差额拨付。
这意味着医院的编制数量不是由医院自行决定的,而是受到政府管理和财政拨款的限制。
因此,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的编制数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由于在编人员享有较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临时工和外包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贴逐渐减少,医院需要通过自身的经营收入来维持运转,因此医院需要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很多医院,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医院会选择招聘更多的合同工和临时工,从而减少了在编人员的数量。
另一方面,医院规模和病患数量的变化: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病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医院需要更多的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来满足患者的需求。
然而,由于编制数量的限制,医院无法增加在编人员的数量,只能通过增加合同工和临时工的方式来弥补医护人员的不足。
所以,在医院,太多的人患有“编制病”,也有太多的人患有“编外病”。
问题是,为何有的人,却总能唾手可得轻而易举的入编?
为何有的地方,有的医院,在去编化喊破天的今天,却总爱心急火燎的动用编制招录?
实际上,疫情之后地方财政紧张,体制内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公职人员的绩效都停发了,各种奖金福利也基本都停了,有的县城单位,连机关食堂都给停了,让职工回家吃饭。文教卫生事业单位这一块,都在暗流涌动的推动取消编制,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铁饭碗正在慢慢给打碎。
而医院现在的日子更不好过,和学校不同的地方在于,医院是差额拨款单位。以2020年为例,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3.15%,二级公立医院则为22.02%,只有县级保健站、防疫站是全额拨款,这两年拨款比例有所变动。实际上,大多数公立医院收到财政拨款大约10%左右。剩下的部分,都要靠医院自身来盈利。如果不能盈利,就发不出工资。
过去医院能风生水大开大合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医保托底。医院不缺患者,医保不缺资金的情况下,日子能润的过去。但现在的情况,我不说,大家冷暖自知。
明目张胆地套医保费用,已经不太可能了,科室搞不好还会亏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医院的薪酬水平,一降再降的主要原因。体制内大多是停发,以后有钱了会补上,没说不给,寅吃卯粮,然而医院如果不发,那就实打实不发了。
不止薪酬,对于编外人员的清理,也多以医疗系统为主。不久前,某医院不再与到期护士签订劳动合同的事情,还冲上了热搜,这一切都是医院财政入不敷出的原因所导致,各科室盈利压力更大。甚至,盈利要求具体分摊到每一位医生头上,而且现在不是看病人越多越好了。
所以,编制尽管不是金饭碗,但至少是一个金刚罩。当裁员风雨来袭的时候,有编和没编。谁更有安全感,动动脚趾头都能想的到。这或许也是这名女子舍得一身剐,也要实名举报的原因。
我发现女子举报视频下面有不少人留言,说是举报解气了,工作或许没有了。
怎么说呢?
未经他人苦,不讲他人劝。
莫言先生在《蛙》中曾说:"当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只有牺牲那个最善良的,才能风平浪静。一旦那个善良的不愿意再牺牲了,就会被扣上一个破坏和睦的帽子。"人性的丑陋之处就在于,明明自己揣着私心,却苛求别人大度。
内容来源 | 老叶说医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