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应对检查,一切都想到了,偏偏疏忽了这一点……

德安检验漫谈 3585 2024-08-04

国家医保飞行检查一直在进行着,临床检验也成为医保飞行检查的焦点之一。

检验检查违规,多集中于过度检查、套编码收费、重复收费、串换项目检查等方面。

近期,有部分单位因对患者频繁开具糖化血红蛋白化验申请,而引发医保的高度关注与实地巡查。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2-3个月内血糖控制水平的,频繁检测,对于临床诊疗价值不大。


那么,如何有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呢?

多年的工作履历告诉我们,要想避免此现象发生,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项目检测时效,科学制定项目检测频次。既能满足临床诊疗,又使得检验检查客观、科学、合理,符合医保管理相关政策。
什么是检验指标的“检测时效”呢?

我们姑且定义为,“检测时效”是指在无外源性干扰时,检验指标发生有临床意义改变时的时限,或者在外源性物质作用于人体时,检验指标发生有临床意义改变时的时限。具体而言,就是检验指标自身代谢的半衰期或者药物作用于人员发挥显著作用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进行化验检测,可以反映机体功能变化趋势或者药物治疗效果。    
那么,哪些指标具有“检测时效”呢?
我们认为,病原学检测及可定量检测指标,往往具有检测时效性。那么据此,可明确项目合理的检测频次,从而避免过度检查。

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如何依据“检测时效”来明确检验项目的检测频次呢?我们以几项指标为例,来浅聊一下。
1.药物浓度检测

很多药物如卡马西平等,在患者服用后4~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长期服用者因自身诱导代谢等原因,其半衰期平均12~17小时。基于此,我们通常在上午8点左右检测卡马西平谷值,11点左右检测峰值。其他时间点的检测,其实用价值会小些。
2.抗体效价检测

我们在诊断病原微生物急性感染或者慢性期急性发作时,常常将两周内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作为判断标准,基于此,凡与首次抗体效价检测间隔时间不足两周时进行多次检测,有可能被列入过度检查的范畴。
3.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部分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在对病原菌正常治疗期间,3~4天内可能会出现耐药菌株,故采用此类药物治疗时,可以在用药几天后再次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而若所用药物不易发生耐药性改变,则首次药敏结果出具后,在一段时间内无需再次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除非感染菌株种类发生变化或者临床提出试验要求。
4.血脂分析

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治疗时,在药量合适及饮食正常时,通常2-4周方可把血脂水平降下来。故凡与首次用药血脂检测时间间隔不足2-4周时,大可不必多次检测血脂水平。
5.肝脏酶学检测

我们以谷丙转氨酶为例,它是特异性反映肝脏损伤的酶学指标。其血浆半衰期为37~57小时。基于此,谷丙转氨酶检测间隔至少2天以上的结果,才能够反映肝脏治疗效果时。这样就决定了肝脏酶学检测的频次至少为两天及以上方可重新检测。

医保飞行检查的目的就是规范诊疗行为,维护患者的利益。我们要想既服务好临床诊疗及患者,又能够确保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准则。本文提出参照检验指标的“检测时效”来协助确定检验检测的频次,旨在抛砖引玉,为广大同仁提供一点思路,不当之处,还望商榷、指导。    

内容来源 | 德安检验漫谈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