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POCT2025—POCT临床应用会议报道
2025年3月15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医学装备展览会学术大会期间,POCT临床应用会议成功举办。众多医学专家和临床工作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POCT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此次会议的举办,为检验和临床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有力推动了POCT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本次会议开幕由中日友好医院曹永彤主任主持,曹主任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介绍和感谢与会人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胡炎伟主任在开幕致辞中提到,POCT技术在心梗、新冠等疾病的早诊早治中发展迅猛,其标准化、基层医疗应用及学科交叉发展成为重要趋势。他强调重庆作为西部医学高地,应在POCT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毛恩强教授指出POCT技术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尤其是急诊医学领域中的关键作用,其快速诊断能力可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效率。最后,中日友好医院曹永彤主任总结了POCT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指出POCT快速诊断能力对提升效率医疗的重要意义,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在本次会议的学术讲课环节,专家们围绕临床学科发展、国内外POCT技术差异以及POCT的应用管理进行了精彩的分享。第一部分聚焦临床学科发展前沿及国内外POCT技术差异,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李金明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曹永彤主任担任主持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毛恩强教授做了《急诊医学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演讲,剖析了急诊医学现状与挑战,指出急诊医学科建设虽日趋完善,但目前仍面临多方面的瓶颈。他提出实现急诊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需明确学科定位、制定统一标准、提升社会认可度等,同时强调POCT技术在急诊中的应用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助力急诊医学高质量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赵丽主任聚焦《POCT在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展望》主题,提到急诊医学需快速识别和紧急评估患者病情,POCT技术在时间窗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如胸痛患者病因复杂,POCT可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提供诊断依据。还分析了国内外POCT在技术、覆盖率、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部分着重探讨POCT技术的差异与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其在临床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杨晓莉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俊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做了《床旁之器 得心之用:心肌标志物POCT研究进展》的主题演讲,通过心肌标志物POCT研究进展,强调心血管危急重症诊疗需快速准确检测手段,POCT市场需求激增,结合最新专家共识强调新型POCT设备重要性,还分享高敏肌钙蛋白在人群快速分诊中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首都儿科研究所赵林清教授做了《快速病原体检测助力儿科呼吸道疾病暴发季病原诊断》的主题演讲,从儿科呼吸道疾病角度探讨快速病原体检测应用,提到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病原体复杂多样,传统检测方法有局限性,新一代快速免疫诊断技术可同时满足检测速度和准确性,强调临床对POCT需求在于精准、快速、全面。对于新技术需要进行充分的临床验证,希望在未来各个新技术可以为儿科呼吸道疾病精准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学术讲座完成后,与会专家进入圆桌讨论环节。讨论的第一个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刘杰主任主持,对临床和检验的专家围绕国内外POCT在危急重症领域应用借鉴及POCT管理和应用中的协同作用深入讨论。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彭沪主任强调,从临床角度而言,POCT在急诊一线以及时间敏感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助力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确诊与治疗,而POCT质控的规范化以及全流程协作则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赵丽主任指出,急诊需要快速的检测结果进行患者分流,从急诊与检验科协同角度,指出POCT质控管理需与检验科密切合作,通过比对和质控中心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精准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提到,POCT样本检测差异较大,仅靠检验科难以应对,需全院协调合作。这不仅需要检验科的专业指导,还需临床科室、护理团队等多部门协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患者治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曹东林主任提出,已有众多专家共识指导POCT的使用和管理,国内团队在技术上并不逊色于国外,但在推广和应用上仍需努力。他指出,业内质量控制和国内外比较显示,国内正在努力追踪并满足临床和社会需求。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刘杰主任总结,POCT不应过度追求阳性结果,国外POCT优势在于标准化,国内团队技术不逊色,但市场局限仍待突破。科普期刊和POCT概念的普及约束了合作,结果传递到患者和医生手中至关重要,院前POCT如家庭监控对特定群体意义重大,且具有经济效益。
圆桌讨论环节第二个环节由上海胸科医院王佳谊主任主持,讨论POCT的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更好发挥临床与检验科的协同作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彭沪主任,急诊科要主动与检验科靠拢,帮助质量管理、全流程管理、控制标本质量。深圳儿童医院田树凤主任从临床角度提出检测技术应满足快速、准确、便宜等要求,才能广泛开展,尤其在呼吸道感染检测中。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抗原更值得被推广,高质量的抗原检测,精确性提高、价格便宜,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有很高的临床意义。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有森主任分享医院POCT管理经验,POCT管理需实现网络化,其中的关键是授权和质量把控。每年需授权一次,考核合格者才能操作。POCT入院前需比对且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才可招标,产品须有条码功能,授权人需扫码使用,确保使用人是经过培训合格的。对POCT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比对实验,保证结果稳定可靠。首都儿科研究所赵林清教授从样本质量和操作人员专业素养角度,强调检测准确性和病原体流行实时监控重要性。
会议最后,上海胸科医院王佳谊主任总结指出,POCT技术发展需结合临床需求,推动标准化和智能化,未来随着AI技术融入,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快速医疗服务,强调检验科为临床服务,最终目标是为患者服务,通过建立POCT管理体系,结合临床模型和AI实时监控,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END】
采编:祝欣欣、梁云
审稿:胡炎伟教授、张瑞教授
设计排版:涵庄检验视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