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结果在临床中的应用浅析_检验世界网

今日检验 4228 2010-10-27

  [摘要] 尿液的常规检查作为三大常规之一,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尿液分析仪逐步在国内各级医疗单位普及。但尿液分析仪是一个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只能对尿沉渣结果起过筛作用。但大多数临床医生却将尿液分析仪的打印结果误认为是尿液常规的化验结果,以至带来许多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 尿沉渣

  尿液的常规检查作为三大常规之一,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尿液分析仪逐步在国内各级医疗单位普及。尿液分析仪,又称尿干化学分析仪,是用干化学方法检测尿中某些成分,这种“浸入即读”(dip and read)的干化学试带条操作方便、测定迅速、结果准确,且因为这种方法既可目测,又可进行大批量自动化分析,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得到了检验人员的青睐。但尿液分析仪是一个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只能对尿沉渣结果起过筛作用。但大多数临床医生却将尿液分析仪的打印结果误认为是尿液常规的化验结果,以至带来许多误诊和漏诊。

  1、尿液分析仪的打印结果若维生素c呈阳性,只能说明患者摄取了大剂量的维生素c,但阴性却不能说明患者维生素c缺乏,实际上尿液分析试纸条中的该项目的测定目的是为了给检验人员提供患者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判断其可能存在的干扰,即主要是用于质控,并非指导临床。维生素c浓度过高会造成尿糖、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等呈现假阴性的结果。静脉滴注维生素c时,影响最大,特别是在半小时后,尿维生素c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减低,在五小时内都对尿干化学测定结果有干扰作用,在常规口服维生素c时,尿维生素c浓度不能对干化学法测定结果产生干扰作用,但剂量增大可能有干扰作用[1]。临床医生遇到该情况,首先应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再决定何时留取标本,如果要留取标本,务必要求检验人员同时进行尿沉渣镜检,以便用来纠正假阴性结果,以防漏诊。

  2、临床医生更应该重视尿沉渣镜检的结果,尿沉渣(urinary sedinent)是指尿液排出体外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有形成分[2]。有些临床医生只看尿分析仪的打印结果,而常常忽视尿沉渣的镜检报告,认为二者重复,但其实不然。因为两者的工作原理截然不同,就白细胞的检测来说,尿分析仪采用的是中性粒细胞酯酶法,利用粒细胞胞浆内含有酯酶,这种酶能水解一种3-羟基吡咯酯类底物,释放出酚从而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的原理,来测定尿液中白细胞的含量。这就表明尿分析仪只对粒细胞敏感,而镜检则完全不同,是根据细胞的形态来报告的,从而就避免了尿中存在大量单核和淋巴细胞时而出现的假阴性。另外尿液有形成分多种多样,除细胞外还有管型、细菌、结晶等其他几个类别,虽然尿液分析仪也涉及了与其相关联的项目,但都不能说明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蛋白阳性并不能证明其存在管型,亚硝酸盐阴性也不能证明不存在细菌。所以临床医生不能只看尿分析仪的结果,在尿中有形成分的检查中镜检比机检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3、要想得到一份高质量的尿常规化验报告单,还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的配合。因为鉴于我国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尿杯,由于无盖、底小、口大以及杯浅,运送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些干扰,同时住院病人留取晨尿多在七点以前,尿液中某些成分一经排出就会发生腐化,如不能及时送检,必然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表所示尿液腐化时有形和无形成分的改变[3]。

  表:尿液的腐化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不能只满足于能看懂检验报告,还应懂得变通和分析,避免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为在标本质量管理这一重要环节中,不仅仅需要检验人员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临床的配合与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以病人为中心做好医疗工作。

    参考资料

  [1] 丛玉隆,马骏龙,邓新立.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41-243

  [2]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