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长结节,不必太纠结

解放日报 4144 2011-06-01

 不痛不痒的甲状腺结节会不会悄然恶变?是下决心“动刀”,还是与它和平相处?这是令许多甲状腺结节患者纠结的问题。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专家针对患者关心的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疑问,给出了如下解答。

结节到底是什么病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科主任房林教授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在体检中被发现的情况很多见。面对体检报告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患者的反应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看到“结节”二字非常紧张,不由得把结节和癌症画等号;二是觉得结节没什么大不了,既不痛又不痒,不当一回事。

    事实上,长了结节只是甲状腺生病的一种表现,到底是什么病,还要根据具体检查,请医生进行专业的鉴别。目前最常见的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的疾病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等。一般来说,95%以上的甲状腺结节属于良性病变,恶性病变比例不到5%。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甲状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升高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进入女性恶性肿瘤的前十位。

    房林教授提醒,虽然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病变,但分清“善恶”仍不可大意。

哪些情况需警惕

    一般来说,医生会先采取触诊的方式,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仔细触摸长有结节的部位。通常情况下,如果触摸到多个结节,那病变为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倘若结节只有“一根独苗”,且质地较为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做吞咽动作时活动度较小,就要高度怀疑是否是恶性病变。如果同时摸到结节周边存在肿大的淋巴结,情况就更可疑。

    想要辨清结节的性质,单靠触诊是不够的,尤其是小结节的漏诊率很高。进一步确诊,还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检验仪器,B超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通过B超,可以清晰地看到直径仅为2毫米的微小结节。 B超不仅能忠实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境界和位置,还可提示结节是否有钙化、血流状况如何。

    房林教授指出,常见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如果生长的速度较快,经B超检查,发现强回声特别是钙化明显、血流丰富、质地较硬,病灶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及时进行治疗。近年来,多发性结节的患者比较常见,多个结节中也有可能隐藏着恶性病灶,患者不能掉以轻心,最好每年定期检查。如果发现结节增大、出现钙化,出现压迫症状或合并有甲亢的患者,应该考虑进行手术切除。

    甲状腺腺瘤有10%左右的恶性率,因此,B超检查如果发现结节大于1厘米,且为单发性的,尤其是男性患者,要引起警惕。

    桥本氏甲状腺炎同样会表现为结节,和上述两种疾病不同,它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经过血液检查,会发现血清中的 TG-A、TM-A、TPO-Ab增高。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甲亢表现,以后又转为甲减征象。这种甲状腺疾病应该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

    除了B超检查外,高度怀疑恶变的患者还可以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

恶性结节怎么办

    即使结节被诊断为恶性的,也不必谈癌色变。目前,甲状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高。甲状腺癌一般分成四类,常见的乳头状癌经过手术后的治愈率可达90%。因此,千万莫因为太紧张而耽误了治疗。

    手术后,有些患者还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同位素治疗和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怎样远离甲状腺病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它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可见,甲状腺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

    然而,甲状腺的健康状况比人们想象的要脆弱。它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对放射线极为敏感。房林教授提醒,甲状腺的健康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悉心呵护。

    饮食中的碘元素对甲状腺的影响最大,碘的摄取不足或过多,都会引起甲状腺病变。

    过度劳累会加重甲状腺的负担,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或病菌病毒侵犯时,就容易发生病变。因此,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有助于远离甲状腺病的发生。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