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有无超级细菌待检测 专家:勿频繁换抗生素
安徽有无超级细菌需等待检测结果 专家建议个人不要频繁更换抗生素
在安医大一附院一栋老旧的实验楼里,有一间专门监控细菌的609室,每年到了9月份,609室就会弥漫起一股神秘的香气。这股香气就来自监控细菌所需的化学物质——琼脂。
看看超级细菌如何现形
这里有一群常年追逐细菌的人。2004年开始,安徽省在这里设立了细菌耐药监控中心。每年到了9月份,全省41家医院会送来二千份以上的菌株,进行耐药性的监控。这股香气,就来源于监控细菌所需的化学物质——琼脂。
李家斌是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的副主任,昨天下午,他带着记者走进609室。
刚迈进试验室609室,一股类似果冻的香气扑鼻而来,试验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上百个扁圆形的培养皿,一名只露出眼睛的工作人员,正往器皿里注入高温加热后的液态琼脂。
“这些含有抗生素的琼脂,就是细菌生长的土壤”,李家斌说,每个器皿里的抗生素浓度都不同,加入琼脂之后,和匀冷却,再打入菌株。一份菌株,会植入11个不同浓度的培养皿,放入37度的保温箱,18—20个小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在抗生素浓度最高的培养皿里,病菌如果还能生长,那么它的抗药性就已经很强。”
安徽省的检测结果尚需等待
李家斌告诉记者,从2004年—2009年五年的监控结果来看,全省细菌的耐药性,总体趋势是在增加。“前五年,安徽没有发现超级细菌,今年有没有,结果还在检测之中。”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某种抗生素使用量在某一年大幅增加,这一年,这种抗生素针对的细菌抗药性,也会随之增强,“这两者的走势,是完全一致的。”
需要解释的是,目前大家所说的超级细菌,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类细菌的合称。特指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
昨天下午,李家斌向记者表示,由于目前最新的报告是2009年的监控结果,安徽目前有没有超级细菌,要等实验室目前这批菌株的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知晓。
不过李家斌对这个结果,并不乐观。
2006年全国开始进行耐药性监控之后,李家斌每年都会对比国家和省里的监控结果,“基本上都是相似的。”
身边无处不在的抗生素
在安医大一附院现任的党委书记、感染科的主任医师李旭眼中,国内的细菌耐药性,比国外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因有三个”,李旭说,首先是临床上抗生素滥用非常严重,无论是预防用药,还是临床用药,都存在这个问题。
相关的数据是,我国临床病人抗生素使用平均比例达到70%,小医院更高,达到90%。
国内即使是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医院,最少也有50%。而在欧美地区,这一数字是在20%上下浮动。其次,是抗菌药物的管理太差,“你到任何一个药店,都可以买到抗菌药品,并不需要有医生的处方。”
而实际上,病人自己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
最后一个原因让李旭最无奈:全国各地的养鸡场,养猪场都在饲料里添加抗生素。
“你有抗菌药的知识,自己也不滥用抗生素,但是你躲避不了食物链,在你平时入口的鸡鸭鱼肉中,都有抗生素。”
李旭说,而这种少量、反复的摄入抗生素,恰恰又是最忌讳的。
用惯的抗生素不要勤换
这次的超级细菌的凶猛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传播给本身不耐药的细菌,还可以通过接触和食物传染。
“不过,目前全球的病例只是院内感染,并没有在社会上造成传播。”李旭解释,
“因为不是说接触某种细菌,就会感染。接触细菌和发生细菌感染,完全是两回事。”李旭说,正常人都有抵抗力,皮肤形成的屏障阻挡细菌, 感染,往往会在抵抗力下降或者有伤口时发生。
李旭说,当了三十年的医生,以前对于肺结核感染,要同时使用3种抗生素,现在要6种。
李旭说,耐药性的发生,只要一年的时间,但是再出现敏感,需要十年左右,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也要十年的时间。抗生素的轮换政策,是对抗细菌耐药的一种手段。“耐药性高,大家不用,自然就停了。现在再回过头来用,发现又敏感了。”
不过李旭提醒大家,这只是国家层面上,个人频繁的更换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