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艾滋病根本要靠科技

新华社 4146 2011-12-02

    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感染者、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志愿者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座谈,并听取外地来京上访艾滋病感染者的意见。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实现“零”战略目标——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我国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下午3时许,温家宝来到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戴上红丝带,走进病毒与免疫研究实验室。在实验操作台前,他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了解全球艾滋病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趋势,询问我国疫苗研发进展。温家宝说,疫苗研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也是实现零艾滋目标的根本性措施,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比实验室承担着全国各地8800多个实验室的艾滋病检测质量控制任务。当得知所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都能提供快速简便的检测时,总理十分欣慰。他要求不断完善监测检测网络建设,准确把握艾滋病流行趋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疫情传播。

    随后,温家宝参观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展览。他还与专程来我国参加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亲切交谈,对规划署长期以来给予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邀请西迪贝一同参加座谈。

    中国疾控中心一层会议室里,墙上两个硕大的红丝带,衬出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暖暖爱意。温家宝说:“我们的座谈会可以开得活一些。大家谈,我也谈,交流情况和看法,共同研究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办法。”

    温家宝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是把防治艾滋病纳入了法制轨道,制定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和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大力推进药物和疫苗科研攻关,实施了“四免一关怀”政策,不断加大救助力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把防治艾滋病工作公开化,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教育,努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当前,我国艾滋病传播已从吸毒传播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要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深入开展防治工作,提高防治质量和水平。

    总理简短的开场白后,7位代表和西迪贝分别发言。温家宝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一一回应。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赵清霞,从事艾滋病临床工作10余年。她向总理反映,传染病医院目前的底子比较薄,如果改善条件,就可以让艾滋病患者在这里得到综合治疗,一些复杂疑难的问题还可以请综合医院来会诊。她还说,目前缺乏对艾滋病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疗保障机制,医务工作者有后顾之忧;基层防治一线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温家宝说,你的发言涉及到艾滋病防控的制度建设。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要增加定点医院数量,通过“大专科、小综合”模式、配备急需的手术设施、组织医院会诊等,努力解决患者手术难的问题。应该尽快研究将艾滋病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纳入职业病范围,予以工伤保障;同时,研究将基层艾滋病防治一线人员的岗位补贴或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既是艾滋病感染者也是志愿者的小青(化名)反映,一些药物毒副作用比较大,希望抗病毒药物能多一点,药物副作用能够小一点,生活受到的影响少一点。她还反映,对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希望国家的政策能落实得再细一些,切实解决感染者的就医难、手术难和就业难,让感染者都能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得到平等的诊治,生活得更有尊严。

    温家宝说,药物就是艾滋病人的希望。我接触过许多病人,他们感到痛苦的也是药物服用一定期限后,副作用加大。你提到另外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中国拥有更高级的抗病毒药物,你的意见表达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希望和要求,这也是对我们医务和科研人员的鞭策。我们之所以投巨资建起这个中心,主要是为了研制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我们一方面立足于自己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大国际合作。凡是能使艾滋病人减轻痛苦、得到更好疗效的药物,都要想方设法送到病人手里。

    温家宝说,艾滋病感染者是我们大家庭的成员,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理应得到同情和关爱。全社会要正确认识艾滋病,科学防治艾滋病,包容和关爱艾滋病感染者,这是最终战胜艾滋病的社会基础。要抓紧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凡是有歧视性的条款,都要抓紧修订。艾滋病感染者要鼓起勇气,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

    从事艾滋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