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人:把握好理性和温情的尺度

《科学时报》 4120 2011-12-05

《科学时报》:随着实验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医疗改革的推陈出新,你认为,医院的检验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谢风:以前我们科几个同事曾议论过类似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检验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将敏感性及特异性高新的实验诊断技术尽快地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断的同时,降低实验成本,最终将最好的实验技术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为临床提供快速精准的、带有专业评估的实验结果。
 
当然,永无止境的检验科工作离不开技术革新的层出不穷和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
 
《科学时报》: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抗生素管控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日前已完成了征求意见稿,进入最终修订阶段,并拟在近日出台。贵科室在抗生素科学合理使用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谢风:我国正在加大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检验科应责无旁贷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科于1997年建立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网。定期发布我院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细菌耐药情况,向临床医生发出预警信息,提请临床医生注意我院细菌耐药的趋势,及时调整经验治疗的方案。
 
在工作中对无菌部位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时与临床医生电话沟通,以便临床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结果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培训全院临床医生掌握细菌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储存及运送方法。定期开展有关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解读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学术活动,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安排检验科人员参与到院内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小组中。
 
《科学时报》:有评论说,当前检验科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手工操作越来越少,以前娴熟的操作技术大多都无用武之地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检验就没有技术了。你认为在高度自动化情况下,哪些东西能体现检验的技术?
 
谢风: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对结果的分析解释都能体现检验的技术。
 
自动化的仪器只有在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中才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这些工作就需要高素质的检验医师。
 
随着实验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检验项目不断地应用在临床实践当中,这些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结果的分析解释对临床工作至关重要,这些也只有高素质的检验医师才能完成。
 
《科学时报》:分子诊断技术是指应用各种生物技术检测组织个体内DNA或者RNA,用来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或者判断预后。有预言称,未来10年将是分子诊断发展的黄金时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谢风: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分子诊断技术主要由传染病检测和血液筛查推动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但药物基因组学,预后诊断和分子肿瘤诊断将会在近几年并在未来10年显示强劲的市场发展趋势。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分子诊断市场是体外诊断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从各大生物新闻网站不断对生物公司推出新产品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蓬勃兴盛的市场,也是一个以技术为原动力的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研发潜力的领域。
 
《科学时报》:那么,按照分子诊断技术目前实际的应用程度和市场的接受程度,主要分为哪几个部分?
 
谢风: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感染性疾病、遗传病检测、肿瘤学、药物基因组学。
 
感染性疾病在应用分子诊断技术时,由于其相对于传统方法快捷方便、敏感,而且可以从不同层次如基因分型或耐药等区分病原体,使得分子诊断产品在该领域能够迅速发展。
 
分子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基本应用为: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筛查,遗传易感性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
 
肿瘤的分子诊断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肿瘤处理包括治疗前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和治疗预后及肿瘤易感性检测。
 
此外,药物基因组学,主要由SNP检测和基因分型构成,它是研究基因型变异对表型表达的影响,利用基因分型信息预测药物治疗的效果。
 
《科学时报》:科主任作为科室的领导者、管理者、决策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您个人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与我们分享?
 
谢风:检验科主任的自身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对科室发展很重要,应起到“领头雁”的作用。但如果整个科室工作人员不能够团结协作、缺乏团队精神,这群“大雁”也就难以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因此,科主任除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外,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我在科室管理方面的经验是“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