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空气污染

科学时报 4117 2011-12-06

12月5日晨,首都博物馆笼罩在雾中。
 
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摄
 
编者按: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手机报”在《北京新闻》的头条提醒市民:“今天白天,本市静风、逆温的不利污染物扩散条件还将继续,预计空气污染指数范围为260至280,属于四级中度重污染。市环保局副局长建议:心脏病、肺病患者等易感人群要加强防护,健康人群也要适当减少户外活动。”
 
59年前的同一天,英国伦敦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直接导致数千人死亡。
 
12月5日,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在其博客上贴出了他早在2月底就已完稿的博文,希望能唤起公众的环境意识觉醒和政府的切实行动。
 
施一公
 
2月22日早晨,我拉开卧室的窗帘,外面雾霾弥漫,又是一个重度空气污染的日子。我的心情也跟着阴沉起来。从星期日开始,这是春节后北京的第3个雾霾天了。
 
送完孩子上学,我来到办公室,也读到了“手机报”里的头条北京新闻:“昨天,雾气弥漫的京城出现今年首个重度污染天。来自市环保局的检测数据显示,21日,全市空气平均污染指数为333,达到5级重度污染。”这样的污染,相当于每个人被迫吸烟21根。看完报道,我越发心情沉重,又一次地打开北京市天气预报的网站,今后7天均为“微风”及“无持续风向”。也就是说:今后7天北京的空气都会有比较严重的污染。
 
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的人们都知道一个规律:北京的空气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风。每次风力在三四级或以上时,大都会蓝天白云,空气清新。这种情况在每年冬季的12月和1月最为明显,强劲的西北风虽然寒冷刺骨,但带来了干净清洁的空气和蓝蓝的天空,让我心情大为愉悦!可惜,北京不可能天天有风。如果连续几天没风,第一天还勉强,第二天就开始雾蒙蒙、明显感觉污染,到了第3天即使是晴天,太阳也不过是一个可以用肉眼直接观看的红红的圆盘。
 
北京上一次长时间的空气重度污染出现在去年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2010年10月1日至4日,风力很足,阳光灿烂,天空湛蓝湛蓝,感觉好极了。5日,还行。6日下午,我开车去机场迎接十一长假出游归来的夫人和孩子,感觉空气已经开始多了很多尘埃。7日,雾霾天。8日、9日、10日,空气污染严重。11日以后,风起,空气质量也很快好转。可惜几天后(大约10月16日前后),北京又迎来了几天雾霾天,比起7~10日的污染,程度稍轻。
 
为了我们的孩子
 
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特别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也知道我的心情会随着空气质量的好坏而变化。但大多数朋友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较真”。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很多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但科学研究表明,污染空气中的化学小分子和重金属不仅会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对心血管和肝脏产生危害,还会诱发突变、加重癌症的几率,甚至会对幼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直接影响智力。最为可怕的是,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而对患者,很难确诊是由于空气污染引发的病变。
 
空气污染比其他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实质上,我们每个人的肺脏就是北京市的空气过滤器。
 
也许会有人认为我小题大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