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白血病细胞的宿命

生物通 4134 2011-12-15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hagocytosis by macrophag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hibits procoagulant and fibrinolytic activity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的文章,证明吞噬作用抑制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促凝和纤溶活性,解答了多年来有关白血病细胞宿命的相关问题,这一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史家岚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目前在布莱根妇女医院血液肿瘤科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被聘为龙江学者,哈医大一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Blood, J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指定审稿人。史家岚研究组主要从事出凝血方面的研究,包括磷脂酰丝氨酸及凋亡细胞促凝血和乳粘素抗凝血机制。

 

APL是以危及生命的血栓和出血以及早幼粒细胞的积聚为特征的疾病,尽管这种疾病代表了一种成功治疗的范例,在临床和实验水平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APL细胞的移除过程仍有待研究。特别是在化疗后,损伤的肿瘤细胞的命运和这些细胞在哪里和怎样被清除还不清楚,延迟排除这些细胞将直接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随后的出血,故治疗早期死亡率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凝血紊乱主要与APL原始细胞的促凝物质和纤溶激活物相关,但是这些白血病细胞的宿命仍不清楚。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