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建议发展符合国情的COPD诊疗技术
本报讯(记者潘锋)慢性呼吸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疾病致死的第四大病因。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教授日前向记者总结了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一是我国吸烟人群众多,以及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的患病率近10年来明显增高,如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已达到8.2%。二是有关呼吸病的危险因素,以COPD为例,由非吸烟因素引起的COPD占总患病率的30%,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三是慢性呼吸疾病的病程长,早期无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是中晚期了;而全世界,包括我国对COPD的诊治水平,远远落后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疗效多数较差。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对COPD的治疗前景比较悲观。
为什么COPD的诊疗远落后于其他慢性病呢?钟南山分析认为,一是缺乏敏感和特异的早期诊断指标。二是临床医生未意识到COPD的早期干预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研究发现,越是早期通气功能的损害越大,而药物治疗的可逆性也越大,这是因为COPD早期患者气道的阻塞是以炎症和呼吸道平滑肌痉挛为主要因素的,而这些异常是可逆的,所以常规体检中进行简易肺功能检测是十分必要的。三是缺乏有说服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何种药物干预有效。尽管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对早期COPD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但尚缺乏前瞻性的医学观察研究。
钟南山指出,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简便、有效、价廉、安全的治疗药物和医疗手段,是对包括COPD在内的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迫切要求。目前常用的进口药物,价格昂贵,患者每月需要支付400~500元的药费。而我们国家已经研发出的小剂量茶碱、PDE-4抑制剂等,都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价格也更为便宜,推广使用可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