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争议的七大人体实验
由于道德与伦理方面的争议,以上七个生物实验目前可能正遇到某种挫折,甚至被严令禁止。
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如果能够突破道德与伦理规范的包围圈,必将能够推动科技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子宫交换
实验目的:让肥胖女性与清瘦女性交换子宫。
实验假想:体外受精花费较高,且风险较大。很难想像,任何接受体外受精的母亲会愿意交换子宫,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人的子宫孕育,而自己的子宫中则孕育的是别人的孩子。但是,这项无私的科学实验将可能取得一些真正重大的科学突破。我们的基因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最值得指出的是,大多数重要基因的变化是在子宫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肥胖基因。研究表明,肥胖孕妇很容易生下超重婴儿。现在的问题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基因的原因。
实验方式:实验方法与正常的体外受精过程相似,除了将肥胖孕妇的受精卵植入到清瘦孕妇的子宫中,将清瘦孕妇的受精卵植入到肥胖孕妇的子宫中。
预期效果:我们将能够明白,先天肥胖的根源主要是遗传。当然,后天的肥胖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试药英雄
实验目的:在每一种药品或化学品进入市场之前,都要在更大范围的人类志愿者身上进行实验。
实验假想:所有用户其实是每一种可能有毒物质的实验品。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来代替所有人尝试新的药品呢?尽管可能有志愿者愿意去做,但是医学伦理学家肯定会强烈反对这种思想。但是,从长远眼光看,这种思想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根据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的要求,生产商通常借助于实验室进行毒性测试,主要是利用啮齿类动物进行实验。但是,老鼠能够抵抗这种毒质,不代表人类就不怕。针对人类抵抗毒性的研究,主要方式还仅仅是观察,跟踪副作用的影响范围。但是,这样的研究问题多多。
实验方式:根据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的要求,在人体上进行标准.安全的毒性检测实验。首先,必须要招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和不同健康水平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理想的情况是,每一种毒性物质要有数百名检测对象。
预期效果:在不同人群身上进行广泛的药物或化学品实验,将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药物或化学品的副作用,从而通知生产商调整标准。
隔离双胞胎
实验目的:从出生起,一对双胞胎就被隔离开来。研究人员分别控制他们生长环境的每一个要素。
实验假想:在对先天本能与后天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很容易找到的研究对象:同卵双生。这种双胞胎两个人的基因几乎是100%相同。但是,双胞胎通常是一起长大,从本质上讲,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同。一些研究项目通过收养其中一名婴儿的方式将双胞胎隔离开来进行分别研究。如果科学家能够从一开始就控制双胞胎成长,他们的实验将具备相当的残酷性。这是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科学家们解决关于遗传与教育关系的几个重大难题的唯一方式。
实验方式:首先,需要提前招募志愿参与实验的孕妇,这样才可保证每一个双胞胎自出生后成长环境就不同。在确定了需要研究的因素后,研究人员才可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不同的实验家庭,确保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饮食.气候等,都是可控.可测的。
预期效果:一些训练是必须的,而且也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理学训练更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心理学在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一直特别模糊。环境心理学家将能够空前深入地发现双胞胎人格变化过程。
胚胎映射
实验目的:将一个跟踪代理植入一个人类胚胎中,用来监测胚胎的进化。
实验假想:如今,许多孕妇都愿意接受各种检测以确保自己的胎儿是正常的。那么,她们之中是否有人愿意允许科学家将自己的胎儿作为实验对象呢?估计不太可能有人愿意这样做。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激进的实验,我们将永远无法理解人类发展过程中众多难以解释的谜团,如一小团细胞究竟是如何进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的。如今,利用长时间跟踪细胞的基因行为这样新技术,科学家们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伦理因素的话,科学家们所需要的对象就是一名孕妇志愿者。
实验方式:为了跟踪胚胎细胞中不同基因的行为,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一种合成病毒插入一个视觉上可探测到的"报道员"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随着细胞的分裂,研究人员能够实时观测不同点的基因是如何打开和关闭的。这将能够帮助科学家弄清楚究竟是哪些进化开关将胚胎细胞变成数百种分门别类的成年细胞,如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