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如何助力医院发展

健康报 4110 2012-03-12

  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大医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技术也成为大型公立医院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大型公立医院在引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上不遗余力,身为公立医院院长,如何看待医院新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新技术来完善医院学科建设?在发展新技术当中,又如何避免“盲目跟风”的现象?如何避免新技术带来的误区?如何根据医院自身特色,来定位技术发展的“路线图”?记者近日采访了3家广东省级大医院的院长,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采访嘉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耿仁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        张小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  沈慧勇



  发展新技术是大医院“必选项”

  问:如何看待医学创新技术?如何看待医学科技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在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耿仁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好医学科技的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是医院管理者作为战略思考的重点问题。一方面,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各类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诸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等高发,对广大群众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其诊断和治疗都较过去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科技含量高、使用效益好的新技术进入医院;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学科互相支持、紧密联系的程度不断加强,包括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使各类新技术进入医院,为疾病诊治增添了新的选择。近年来,介入技术、微创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介入治疗对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创新技术在医疗机构的使用,最直接的作用在于提高了诊断的精准性和治疗的有效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是医院发展必须依靠的“武器”。

  张小庄:

  发展医学新技术,必须要有适合新技术推广使用的土壤和平台,各级大医院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疗环境下,创新科技始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新科技的抓手是转换医学。转换医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了新的通道,并使基础研究的成果惠及临床,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之间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防治新方法。这个脚步越来越快,而且从事临床工作的大医院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今可以看到,不少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都是多中心完成的,大批医疗机构参与其中,从新技术受益者,变成新技术实施者和推动者,而临床发现的各种问题,也会从实验室寻找答案。可以说,转化医学的发展,为医院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沈慧勇:

  科技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医院是医学科技创新的发明者、使用者和推广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医院开展医学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我院建于1835年,作为中国第一家西医院,百年老院理当突破发展瓶颈,历久弥新。横向发展,扩大医院规模必不可少,但科技兴院更是百年老院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在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医疗工作效率的一条主线,新技术的应用对缩短平均住院日、保证病床使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技术创新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比如传统手术由于自身的操作特点,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无法避免地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创伤,而以微创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医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医学史上,每次医学科技取得突破性发展,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医疗卫生收入上,而且体现在预防疾病、节约资源、延长人类平均期望寿命等方面。

  新技术风险与机会并存

  问:在发展和应用新技术中,应如何避免新技术陷阱?发展新技术面临哪些误区?

  沈慧勇:

  当前,新技术发展存在误区。针对误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做到对新技术科学合理运用。

  一、新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新东西需要实践的检验,医学更需要严谨。一项技术在应用于人体之前要有充分的论证,广泛的求证,并要有相应的动物实验做基础。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整形业10年毁掉20万张脸。寄美丽于整形,助长了社会美容整形行业的膨胀,高额的利润促成一些不成熟整形技术仓促上马,医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