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进医保刻不容缓

健康时报 4136 2012-03-29

     新闻背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近日,健康时报举办了“大病预防、体检当先”两会代表委员及专家座谈会。慈铭健康体检集团协办了此次会议。

     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里,300个动脉瘤的患者,其中就有260个是已经破裂了的动脉瘤,接近90%;而在日本,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超过70%。

     这是一个和死亡率息息相关的对比,因为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不到1%,但破裂之后,死亡率骤升至60%。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教授说起这个事情,连连摇头,“这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别,原因就在于日本政府承担开展的全民早期预防和体检,大大减少了死亡率。”

     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是对生命尊重

     “医生坐在医院里等病人,永远等不完,而且等到的几乎都是危重的晚期病人。”凌锋说。

     脑血管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全国年发病率是150万~200万人,年死亡人数是162万人。这一现状让凌锋越来越感到,把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是医生的责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所以,凌锋教授从2006年起,几乎每周末都要去全国各地做讲座,走遍了全国一百多个城市。

  “医生做科普是一方面,但媒体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所以媒体搞健康教育义不容辞,要与专家无缝对接,搞好健康教育。”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博士说。

     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总裁韩小红博士深有感触,她本来是一名肿瘤科医生,但在韩国的体检中,她被查出了早期胃癌,经过治疗恢复了健康。此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选择了体检行业,虽然一路走来非常艰辛,但她毅然地在这条“关口前移”的道路上走了下去。

     医保应改为“健保”

     谈到中国慢病高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花宝金教授谈起了他在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看到的场景:一家有着三千多张病床的医院里,竟然有四百多个癌症患者,走廊里也全塞满了病人。

     花金宝院长是肿瘤专家,他的号已经挂到了几个月之后,别人说他很火,但他说“我天天像是在救火”。

     在花院长看来,面对疾病关口前移大家都在谈,但我国更应该有健保,即健康保险。“这和医保不一样,老百姓的理念就能往前移一大步,大夫就不是天天研究治病了,而是研究怎么防病。”他还建议成立一个健康委员会,由副总理统管。

     3月4日下午,胡锦涛主席参加政协医卫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杨金生对主席说:“基本医疗是主体,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补充,这样才符合医疗卫生大格局的发展。要三驾马车齐拉动,医改才能进行。”对于他的建议,胡锦涛主席说:“你提得很好,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医改。”

  强制体检建健康档案

     “我们早期投入1元,到后期就少花9元,到有重病的时候就是100元,甚至是无价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温建民有感而发。

     “我觉得健康体检很重要,应该提到更高的层次——健康管理,公民的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往往比光给有病的看病要省得多。”在温建民看来,体检不光是一项单纯的身体检查,还要给每位公民建立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必须来自体检。

     针对目前大量高危人群体检依从性差的局面,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孙保存支了个招: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来促进强制体检。

     孙保存说:“在美国,每个居民都有健康档案,并要求定时查体。如果投了商业保险,却不查体,商业保险的赔付就减少50%。”

     “肿瘤的发病原因,大家常常认为是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等等,其实年龄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孙保存认为,“体检不能减少发病率,却能够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很好治的病,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和花费都会成千上万倍增加。”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都提议,政府应该担负起对易感人群的定期大病筛查。来自基层的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菊红花提出,在基层很多老百姓害怕体检,缺乏防病意识,还需要加大健康宣传力度。

     体检需要与时俱进

     怎样才能保证公民享受到合格的体检呢?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认为,政府需要提高准入标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