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的“自述史”
Hello,大家好,我是一株结核杆菌,相信大家对于我们家族都不陌生吧,曹先生笔下“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的林妹妹,便是我们这些“人见人恨,花见花败”的结核杆菌家族的杰作,不过文学到底只是文学,当不得真的。若想知道在这几千年来与人类腥风血雨斗争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走过的,那就听我细细道来结核杆菌家族的历史吧。
诞生后,首次有证可考的“壮举”
石器时代 据说我们第一次有证可考的壮举是在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石器时代人的第4、5胸椎就已经有了典型结核性疾病改变,也就证实了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古代就已经存在我们家族创造的结核病。
古希腊时代 而后的古希腊时代,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医学家,将我们在最常见的战场——人类肺脏上造成的病变首次详细记录。他在当时就警告医生,不要接近那些已经发展到晚期的结核患者,因为他们最终难逃一死。这个时候是我们结核杆菌家族事业的“巅峰期”。
罗马时代 盖伦( Galen)开始在山腰部干燥地带开设疗养院进行开放疗法、营养疗法。虽说盖伦的对症疗法的确帮助了一些结核病患者,但在前进道路上的这点小小路障对于我们结核杆菌家族来说,实在是不足一提的小麻烦而已。
19世纪,掀起一场 “白色鼠疫”风潮
在与人类斗争的过程中,我们结核杆菌家族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处于绝对的优势。19世纪,我们曾在欧洲和北美掀起来了一场被称为“巨大白色鼠疫”的结核感染风潮,并且很快就散布到了社会各阶层,成为人类当时主要死亡原因。当时很多杰出的人物,如雪莱、席勒、勃朗宁、梭罗和勃朗特姐妹等都罹患肺结核。
1882年,我们失去“隐身衣”
1882年,对于我们结核杆菌家族而言,是有着转折意义的一年。从这以后,我们便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兴风作浪,因为在这一年,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通过抗酸染色法发现了结核杆菌,这就像强行脱掉了我们身上的隐形衣一样,我们的行踪也会被人类掌握。
而后在1895年,随着X线的发现,结核病发展进程和严重程度都被清楚识别。Koch发现结核菌后,又在结核菌培养液中制出了结核菌素。1907年,法国医生查尔斯·曼托(Charles Mantoux) 发明了结核菌素试验(PPD)。1928年,法国人赛贝特(Seibeit)精制了结核菌素活性因子PPD,而后这一发明被广泛用于临床,以便发现感染我们结核杆菌的患者。
1921年,卡介苗阻止了我们 “前进的脚步”
1908年,法国细菌学家卡尔梅特(Calmette)和盖瑞(Guerin)开始通过减低牛结核杆菌的毒性来研制卡介苗,在13年以后,卡介苗终于被成功用于人类。这一人类的进步也大大阻止了我们向人类进军的脚步。不过,在那个时候,一旦人类不幸感染结核杆菌,多数人的结局仍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们的事业也只是小小受挫而已。
1944年,开始“ 转胜为败”
对于我们结核杆菌家族,真正开始“转胜为败”是从1944年开始,这一年,塞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等从灰色链霉菌中纯化出了链霉素(SM)并于1947年首次将这一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患者,也正是这种我们之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它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疗效,患者得到迅速康复。
很快,对氨基水杨酸(PAS)也面世了,而SM+PAS对我们的杀伤力要比单一药物强很多,也能够防止我们产生耐药性。异烟肼(INH)被发现后,INH+PAS联用的优势得到证实。1965年,利福平(RFP)用于临床,并被证实INH+RFP能够缩短疗程至9个月;后来,吡嗪酰胺(PZA)与上述药物联用进而缩短疗程至6个月。幸好,至今近40年来还未再发现一种全新结构的对付我们的药物。
20世纪下半叶,貌似“扬眉吐气”的机会来了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和二线药物,前者有RFP、INH、乙胺丁醇(EMB)、PZA等,后者有阿米卡星(AMK)、卡那霉素(KM)、SM、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肼、PAS、氨硫脲(TBI)、环丝氨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可以说,这些抗结核药物很长一段时间都使我们招架不住,人类结核病的患病率在逐渐下降,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结核杆菌家族也在一代一代地研究,如何抵挡住这些药物的进攻。同时,人类旅行和移民活动的增多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位强有力盟友的加盟,到20世纪下半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才貌似又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结核病患病率又呈现出上升趋势。
“斗争”未完待续
现在,人类正在积极备战,试图通过规范化治疗、提高筛查和诊疗技术以及社区随访的策略把我们“一网打尽”,而我们结核杆菌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衍生出各种耐药结核杆菌。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口号是“在我有生之年消除结核”,然而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我们和人类的“斗争”未完待续。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