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期待迈入2.0时代

中国科学报 4135 2012-04-12

免疫学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10个国家(美国未列出)SCI论文的时间序列分布(2000~2009年)。


免疫学科16个研究方向中国论文产出能力与学术影响力的世界排名变化。

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度授予3位免疫学家,展示了免疫学科在科学前沿的重要位置。
 
中国免疫学研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乃至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尚不够凸显。在当前中国免疫学学科整体快速发展、冲击国际前沿的态势下, 中国免疫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记者 张双虎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胸腺免疫功能的发现、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确认,以及抗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人们在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机体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系统——免疫系统。自此,免疫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渗透生物医学的所有分支学科。
 
现代免疫学研究以一种典型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开发”模式快速发展。其特点决定了免疫学研究既是生物医学学科的基础,又在医药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短短几十年中,我国免疫学经历了起步、积累和迅猛提升阶段。这一过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中国免疫学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基金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六处吕群燕在《科学通报》撰文评价说(《免疫学的发展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通报》2012年第6期)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勇用“不可或缺”来概括科学基金对我国免疫学领域研究的贡献。
 
“科学基金的资助,促进了一批研究成果的产出,也有效培植了我国本领域的研究群体,为我国该学科的快速、持续发展与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赵勇对《中国科学报》说。
 
科学基金资助免疫学的25年
 
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组织实施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中,科学基金对免疫学科的促进作用作为医学科学部的重要内容被单独列出。科学基金对我国免疫学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也被充分肯定。
 
在基金委尚未设立独立的免疫学学科评审组时,就将免疫学确定为优先资助的研究领域,并通过项目指南鼓励展开相关研究。
 
在1991年的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基金委明确指出“免疫学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再次把免疫学列为基础医学资助的主要范围。在1992年、1993年的项目指南中,免疫学相关内容都单独列出。
 
1994年,基金委将原来列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科中的传染与免疫、免疫技术、免疫生物学、移植免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病6个学科代码归到一起,成为新成立的免疫学科评审组的学科代码。这大大推动了国内免疫学的发展,当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数量就从1993年的96项跃升到150项,增长幅度达55%。
 
1998年,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又把原来列入临床医学学科的“器官移植学”代码归入免疫学科评审组。1999年,基金委将免疫学科的学科代码进行了细化和调增,新设立了细胞免疫学等7个学科代码。2000年,基金委又增加了两个学科代码。2008年,随着国际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基金委再次对免疫学学科代码进行细化和调整。
 
2003~2006年间,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每年向免疫学科倾斜100万元经费,资助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项目。2007年,生命科学部再次向免疫学科倾斜300万元经费,从根本上改变了免疫学科资助率长期偏低的现象。
 
此后,基金委通过重点和重大项目,吸引和鼓励免疫学家在前沿领域开展研究,支持跨学科交叉研究。基金委还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基金,通过海外青年合作基金,促进我国免疫学国际合作研究的发展。
 
科学基金对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的连续长期的资助,使一批免疫学科科学家成长起来。第二军医大教授曹雪涛、中科大教授田志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孙兵、第三军医大教授吴玉章、北京大学教授蒋争凡、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勇等一批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
 
“科学基金对免疫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没有科学基金的资助,我们不可能做出像样的工作来。”北京大学教授蒋争凡对《中国科学报》说。
 
在国家资助格局中的作用
 
目前国家对免疫学研究的主要资助体系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973”、 “863”计划,国家创新药物/传染性疾病两个重大专项,以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