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应用进展
目前筛查和诊断前列腺癌广泛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但PSA还存在不足,主要在两方面:即PSA的测定结果不一致;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肥大(BPH)之间PSA值有一个较宽的交叉带。
CAP(美国病理家学会)用不同厂家的试剂和方法进行一次调查,测定1997K-03标本的总PSA,其中Bayer(ImII111no 1)/DPC测定值较低,Abbott M/M(非FDA推荐)/Hybritech TMP/Roche/Tosoh测定值居中,Chiron (ACS-180)测定值较高。 这种测定结果的不一致是采用不同的反应方法(等克分子与非等克分子)所导致的结果。
血清中PSA有三种主要形式,为游离PSA(33kDa,10%免疫反应性),PSA-ACT(100kDa,90%免疫反应性),PSA-MG(隐性PSA,无免疫反应性)。用等克分子反应方法定量游离PSA和PSA-ACT是相同的。相反用非等克分子反应定量游离PSA和PSA-ACT就不同了。由于游离PSA与PSA-ACT大小不同,扩散速度就不同(游离PSA>PSA-ACT),造成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又由于ACT可以屏蔽PSA的抗原决定簇,从而减少PSA-ACT的结合。另外,对总PSA的测定,孵育时间短,如10分钟,这样会使更多的游离PSA参与反应,导致结果变高。总之,引起总PSA测定结果不同的原因包括抗原,抗体,分析方法的设计,界限值,校准品等因素。
总PSA的临界值定为4ng/m1,使近30%的前列腺病人总PSA正常,而又有20%的前列腺良性肥大的病人高于此值,所以这个临界值不是很好,须予以解决。
有人推荐一些方法以提高PSA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1、不同的年龄段或人种用不同的临界值。
2、PSA的分子结构与hk2的使用。
当总PSA在4-10ng/ml之间,如果直肠指检(DRE)阴性,可测定游离PSA鉴别前列腺癌与BPH。如果DRE阳性,直接做组织活检,而没有必要再测定游离PSA了。
Hk2是人前列腺中腺体激肽释放酶,与膜蛋白酶有79%的同源性,被称为"坏"激肽释放酶,游离PSA与hk2的比值在前列腺癌中较低。
3、PSA密度分析法。
4、PSA的变化速率(PSAV)。
PSAV>0.75ng/ml/年,用于鉴别前列腺癌与BPH。
PSAV大幅度增高,见于转移型的前列腺癌。
5、建立智能网索引。
游离PSA的临床意义:
1、当总PSA在4-10ng/ml之间时,游离PSA若占20%,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95%,并可免去29%的组织活检。
2、游离PSA>25%,前列腺癌的可能性<10%,敏感性95%。
3、游离PSA<10%,前列腺癌的可能性>80%,敏感性95%。
4、游离PSA在10-25%时,检查hk2,若hk2<5,癌变的可能性为57%;hk2>10癌变的可能性为19%。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肥大中PSA成分存在不同的改变,前者游离PSA降低、PSA-ACT升高、PSA-API降低:后者相反。知道测定的是哪种形式的PSA很重要。Bayer方法加过量抗体(α-E表位)以屏蔽游离PSA位点,因此仅PSA-ACT与PSA-API参与反应。Scantibodies方法是加入过量ACT抗体,沉淀ACT和PSA-ACT,来测上清中的PSA(游离PSA和PSA-API)。另外,还应进一步提高PSA测定的灵敏度,目前可测的最低值为01ng/ml。用女性对照样本验证零值,作为质控监测的一个方法。实际敏感度通常为最低测定限的2倍。PSA的生理波动为20-30%之间:激素与基因治疗可影响PSA的产生。
人工智能网(ANN)包括3-D数据分析和7-D数据分析,用多种肿瘤标志物和多种因素来鉴别肿瘤与非肿瘤。这个过程首先是数据的输入,称为前处理,包括生理指标和其它临床指标:然后经ANN模式识别:再经过后处理完成ANN的分类,输出结果。目前有市售软件。ANN是未来发展趋势,正在论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