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医疗电子潜力巨大

电子设计技术 4129 2012-05-04

 

    “新医改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将医疗的重点从过去的关注疾病改变为关注健康,战略重点向预防、保健等环节前移;二是关注重点下移至基层医疗、乡镇与社区医疗,让更多百姓享受到医疗服务,这两个重点都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机会。”

    医疗设备“人性化”需“电子”帮忙

    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检测,实现更综合、更个性、更准确的诊断将会是未来医疗的竞争焦点。

    王晓庆说,从消费类医疗设备到诊断、患者检测治疗设备到医疗成像,几乎所有的医疗设备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医疗设备成本中IT成本超过10%甚至更多。中国医疗仪器行业协会的年检显示:在CT医学影像设备中,电子类产品占总成本比重为11%;在导管等医用材料中,电子元器件与材料占比则超过4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电子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预计2011年移动医疗电子消费品市场规模达150亿美元,中国市场则为15亿美元。”

    GE医疗、西门子、飞利浦是全球几大医疗设备整机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他们的观点反映了医疗整机供应商的需求变化。“目前医疗设备创新正围绕低成本、高质量、高普及率的方向发展,如何做到更人性化、便携化成为医疗设备竞争的焦点。”GE医疗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戴鹰对记者说。他举了便携式超声波设备的例子。去医院做过B超检测的病人都对繁琐的检测流程有深刻体会:找医生开检测单,再转到B超室排长队检测,检测完再奔回去找医生看结果。但若有了如手机般大小的便携式B超设备,医生可以像使用听诊设备一样直接拿它检测病人患处,看病出结果。同样,大型的CT机过去的操作界面与设备分离,医生需要把病人安置好,再跑到另外的房间去进行操作,但若有了一体化的操作系统,医生无需跑来跑去,简化了医疗流程。

    移动、互联、连接性是焦点

    在便携式医疗市场,移动、互联、连接性将是医疗电子发展趋势。

    这些来自医疗领域的变化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张辉认为,过去医疗检测设备的重点是关注结构性、功能性问题,未来的医疗设备必须提供更多非结构性非功能性的预测和检测信息。他强调说:“传统的模拟和分离逻辑器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更高的集成度和更新的体系架构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在部分MCU无法满足需求的场合,FPGA器件使得复杂的控制和高密度的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成为可能,这种系统级的数字化技术正在推动医学成像设备的创新。张辉介绍,正是有了这样系统级的创新,使得原来如房间大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设备可以变成一个便携的桌面式设备。

    德州仪器资深市场工程师郭军表示:在大多数医疗设备中,实际的生理学信号是模拟信号,该信号需要经过诸如放大和滤波等的信号调节技术处理,才能够被检测、监控或显示,所以高性能模拟前端的产品必须具备低噪声、低功耗和高密度的特点。

    目前飞思卡尔半导体在医疗领域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于便携式医疗市场。飞思卡尔半导体市场部经理刘聪雄认为,移动、互联、连接性将是医疗电子的主要发展趋势。

    “中国芯”具有广阔创新空间

    中国医疗芯片企业若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案,便能推动中国医疗系统设备的创新。

    中国是医疗仪器的需求大国,但国内市场被国外设备占据了优势位置。与国外医疗仪器相比,本土厂商真正创新的东西并不多,中国医疗仪器行业需要抓住国家推动新医改的契机全面提升竞争力。王晓庆认为,医疗仪器的研发主要包括方法的研发、临床的研发和工程的研发三个层次,有较大突破空间的是方法和临床的研发,目前这两个领域正成为各国竞争的主战场,中国医疗仪器产业的研发应该在这两个维度多下工夫。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