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娃”代谢综合征定义 将有自己标准
本报讯(记者郑桂香)5月27日,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中心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傅君芬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即将推出的我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定义和治疗建议。
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出首个儿童青少年MS诊断标准,主要涉及10~16岁儿童青少年。但2007年IDF-MS标准存在以下问题:①各年龄段的腰围百分位值熟记非常困难,可否联合其他更简便的形体学指标来反映中心性肥胖?②糖代谢、脂代谢、高血压切值是否适合中国儿童青少年?
③单一的高血压界值未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差异;④脂代谢异常指标及其界值与中国原有的和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新推出的均有差异;⑤缺少对6≤年龄<10(岁)儿童各异常组分的界定。
即将推出的我国儿童青少年MS定义及防治原则,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我国许多专家的前期研究,参照2007年IDF的 MetS 定义框架,内容的选择则参照美国儿科学会新近推出的一些预测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关键指标,参考国内外有关肥胖和MetS的最新研究, 经儿科内分泌代谢、儿科心血管、儿童保健和流行病学等专家反复研讨、审定,达成的共识。
浙江、北京、重庆、上海、天津、广西共6个中心联合开展了儿童肥胖和MS防治研究。研究人员应用2007年IDF标准,对全国6个中心7~16岁2万余名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儿童青少年MS定义和治疗建议。
傅教授对本报记者说,这个定义的制定与IDF初衷一致,具有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中心性肥胖筛查时加上腰围身高比(WHtR)这一简易指标,还增加了对6岁≤年龄<10岁儿童的心血管疾病异常定义。
我国儿童青少年MS的定义和治疗建议全文及相关解读文章,近期将刊登于《中华儿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