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囊,我们知道多少?

中国医学论坛报 4120 2012-06-28

 

由于携带方便,易于辨认和服用方便,胶囊剂已成为常用的口服给药剂型。但是,对于这种在我们身边广泛使用的剂型,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在这一版,我们将介绍一些胶囊剂的相关知识。

胶囊概述

胶囊剂(capsules)是指将药物或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一般供口服,也有用于直肠、阴道等部位或植入的胶囊。

易风干的药物可使囊壁软化,易潮解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具这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此外,胶囊壳在体内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胶囊优点

?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易于吞服。

?使药物与外界隔离,避开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药物以粉末或颗粒状直接填装,不像片剂在制片时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胃肠道分散、溶出和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崩解时间一般在30分钟内,而片剂、丸剂是1小时内。

?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的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可制成胶囊剂,如维生素E胶丸、骨化三醇软胶囊。

?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中,达到缓释延效作用,如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经胃和小肠到达结肠后释放药物,避免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减少服药后恶心、厌食、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胶囊分类

根据囊壳,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胶丸)

硬胶囊 是采用适宜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颗粒、小片、小丸、半固体或液体等,填装于空心胶囊中。如阿昔莫司胶囊等。

软胶囊 是将液体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赋形剂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乳状液或半固体,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囊材中。可用滴制或压制法制备。该剂型服用方便,起效快,服用量少。如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根据用途,分为肠溶胶囊和结肠靶向胶囊

肠溶胶囊 以适宜的肠溶材料作为囊壳制备而成,囊壳不溶于胃液,但能在碱性的肠液中溶解而释放药物成分,如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等。该剂型可避免或减少对胃的刺激,还可避免某些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的药物受胃酸影响。

根据特殊释放方法,分为缓释胶囊及控释胶囊

缓释胶囊 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服用方便,通常只须每日给药1~2次,作用徐缓,避免了频繁给药后血药浓度波动过大的情况,不良反应较普通片剂或胶囊小。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等。

控释胶囊 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恒速释放药物,如盐酸地尔硫卓控释胶囊,目前这种剂型尚不常见。

胶囊问题知多少

胶囊壳由什么制成?人体能消化吸收吗?

胶囊壳多由明胶制成,为从胶原质中提取的水溶性蛋白质,可被人体蛋白水解酶消化吸收,对人体无害,易溶于热水和温热的胃液中。

在布丁、蜜饯等食品中,明胶被广泛使用,其能帮助食物凝固、变稠、稳定,是一种富含营养与低脂肪的食物成分。

明胶有多种类型,以骨骼为原料的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且透明度差;以猪皮为原料的猪皮明胶,可塑性、透明度好。为兼顾囊壳的强度和塑性,可采用骨皮混合胶。药用胶囊由制药级明胶制成,符合药品的质量要求。

为改变胶囊的溶解性能,胶囊壳也可使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或钠盐)、聚乙烯醇、变性明胶及其他高分子材料。为增加囊壳的韧性与可塑性,可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等;为防止霉变,可加入防腐剂尼泊金等;对光敏感的药物,可加入遮光剂二氧化钛;为美观和便于识别,可加入食用色素等着色剂。

不吃胶囊壳会影响药效吗?

多数胶囊剂应整个吞服,以保证内容药物疗效。药用胶囊由药用级明胶制成,能溶于水和胃酸,对人体无害。且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有些为对食管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微粒(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直接服用可能会造成胃黏膜细胞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及穿孔),有些易挥发,不能制成药片,还有些在口腔散失易被唾液酶分解,或易误吸入气管。因此,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流失、浪费并降低药效。布洛芬缓释胶囊说明书推荐必须整粒吞服,不得打开或溶解后服用。消化酶或益生菌类的胶囊药物也必须整颗咽下。

此外,有时因治疗需要,须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若剥开服用,可能改变药物的疗效,或引发药物性胃炎。例如,用于冠心病及心绞痛长期治疗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说明书中强调该药须整粒吞服(不可咀嚼)。即使对于儿童或难于吞咽固体制剂的患者,也不推荐护理人员打开胶囊,将粉末与食物或饮料混合后给患者服用。

胶囊中除药物外还有什么成分?

多数药物因自身流动性差等原因,须加入一定的稀释剂、润滑剂、崩解剂或其他药用辅料才能满足制备及使用需要。一般可加入蔗糖、乳糖、微晶纤维素、改性淀粉、二氧化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