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毒性肝炎诊治描绘蓝图
由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ISVHLD),6月22-2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针对未来20年病毒性肝炎和肝病领域的发展,围绕新型疫苗与免疫、病毒与变异、临床研究与新的治疗手段、新药的研发、肝癌控制的新趋势等,开展高端性、宏观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研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并在贺信中指出,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作为该领域最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肝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我国学习借鉴世界肝病防治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有益经验、加强中外国际医疗科技交流创造了契机。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20年的肝病诊疗方针是,进一步通过国家战略预防乙肝,关注肿瘤生长“微环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阻断肿瘤干细胞生长,从而为更多肝病患者带来福音。
与会专家认为,肝癌早期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问世至今,为许多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带来契机,然而甲胎蛋白的诊断准确性一般维持在40%左右。找到“一组”互补的肝癌早期生物标志物比单一的肝癌早期标志物,可更有效地进行诊断。因此发现更多、更新的早期肝癌生物标志物是当务之急。
ISVHLD每3年举办一届,轮流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举行。2009年3月,在华盛顿举办的第13届ISVHLD大会上,国际专家委员会考虑到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对中国的重要性及中国近年取得的显著进展,建议2012年第14届大会在中国举办,大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