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大肠杆菌菌株成功被解码

生物谷 4116 2012-08-02


       近日,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们成功破译了2011年德国爆发的致死性大肠杆菌的菌株。致死性的大肠杆菌的爆发导致54人死亡以及3800个人患病,目前研究者已经成功地破解了该致病菌株,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大肠杆菌O104:H4和其它致命大肠杆菌共有一些特性,但是它的结合方式是比较新颖特异的,尽管研究者发现其产生生物被膜和致病有关,但是研究者并不清楚其致病的具体分子机制。

       许多大肠杆菌菌株可以利用生物被膜来吸附质细胞表面,然后在生物被膜保护套的保护下不断生长繁殖,研究者Manning和其同事揭示了大肠杆菌菌株为何如此致命,德国爆发的大肠杆菌菌株当其产生生物被膜后,其便开始引发很多致病基因发挥作用了,就像志贺毒素一样。

       增加志贺毒素的产量就是罪魁祸首,在2011年的疾病爆发中,其引发了很多患者的肾损伤甚至致死。

       是什么使得德国的疾病暴发如此的不同,原因在于遭受肾衰竭的受害者都是成人,除了攻击承认外,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毒素也可以引发10岁以下儿童的肾损伤。研究者表示,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生物被膜的形成对于毒素的产生和肾脏损伤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可以阻止生物被膜的产生,那么就很有可能控制大肠杆菌的感染。

       下一步,研究者已经构建出了突变体菌株,希望从生物被膜角度出发来抑制细菌的感染。相关研究由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支持。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