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再生功能:初生儿心脏切下15%可重新生长

新华网 4159 2012-09-17

      9月15日举行的首届重庆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来自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就“重庆市心血管疾病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专题讨论。讨论中指出,重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如老年性痴呆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关系密切,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等。

     吃葡萄不吐葡萄籽可预防老年性痴呆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王延江表示,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得好,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会明显下降。

    法国此前有研究发现,喝葡萄酒可以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但鼓励老年人喝酒不是控制疾病的合理手段,王延江和同事们便着力研究到底是葡萄中的哪一项成分在起作用。他们想起银杏叶提取物和茶多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便从葡萄籽中提取相关成分,用含人类致病基因的小鼠进行试验,发现1~2岁的小鼠中,喂食了提取成分的认知功能较高。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多酚成分确实能提高哺乳动物的认知能力。除葡萄籽外,咖喱、绿茶等也含有丰富的多酚成分。

     干细胞再生功能强大,初生儿心脏切下15%可重新生长

      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成年人心肌梗死后,干细胞便不能再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王伟博士告诉记者,初生儿的干细胞再生功能十分强大,婴儿出生后1周内,心脏被切下15%仍然可重新生长,人们成长的过程中却缺失了这种基因。他们试图从人体骨髓内抽取干细胞,进行自体注射移植,这样不会出现排异性,也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的心肌细胞,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并建立新的血管来供应血运,从而治疗心肌梗死。

     环境因素影响中国冠心病发生率北高南低

      即使控制饮食,不抽烟不喝酒,中国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仍然爱比较高。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佘强教授表示,中国冠心病的发生率存在北高南低的状况,在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南方的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是否起着延缓作用,这有可能成为揭开冠心病病因的切入口。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旭开以“冰水试验”为例,强调了环境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力。先测量常温下的血压,将手浸泡在冰水里1分钟后,再测量血压变化情况,上升的幅度越高,以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大。这是因为冷刺激引发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使血管收缩,让人的血压发生变化。有人变化较激烈,有人较缓和,而激烈的那部分人就是高反应人群。随着人不断衰老,这种激烈反应就会成为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王旭开表示,北方冬季漫长,人们长时间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刺激血管收缩,极有可能便是北方冠心病多于南方的原因之一。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