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无摩擦流变仪的临床应用
高精度无摩擦流变仪全部检测采用国际标准,尤其含有低切1S-1的检测功能可及早地发现初期病人,减少临床漏诊,使血液粘度保持正常,防止各类疾病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疾病的患者,高精度无摩擦流变仪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血液在各种切变率下的粘度值,正确分析判断粘度增加的原因,使患者真正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经大量临床验证在下列疾病的检测中准确性及精度远远优于普通粘度计:
1、中风(脑栓塞和脑出血)
中风(aplplexystoke)亦称急性脑血管疾病或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可将脑中风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表现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异常,主要为血粘度增高,血小板功能增强等一系列高粘或高凝状态。出血性中风常被认为是血液处于低粘状态。血液的高粘或高凝状态发展为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血液粘度也可增高。中风患者在发病前,许多已出现前期症状如头晕、耳鸣、嗜睡……,但切变率10S--1 以上粘度值基本正常,因此普通粘度计很难检测出该类患者;该类患者在切变率1S--1 时的粘度已和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别,通过高精度无摩擦粘度计的准确检测,可将该类患者区分出来,为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人的红细胞内粘度增高,即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刚性增强。70%以上高血压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增高,如果高血压病同时伴有血液粘度增高,不仅可使外周阻力(包括血管胀力和血液粘度滞度)增加,使血压增高,还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使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受损。发生退行性变。由于血管壁的表面光滑度以及负电性降低,从而导致流径的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变慢和流动阻力增大。无疑可加重高血压病的恶性循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管高血粘度是否为高血压的病因,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血流阻力,对降低血压是十分有益的。高精度无摩擦流变仪在高血压病的检测与治疗中,准确提供各种数据,尤其是提供了切变率200 S--1时的变形指数,能准确判断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
3、冠心病
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发现冠心病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密切关系。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伴有高粘血症,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小板功能亢进、低切粘度明显增高。不少研究表明,患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液粘度可明显增高,其中最显著的可比正常人同出4-5倍,甚至高出10倍。血液粘度增高也见于心绞痛患者,但不如心肌梗塞那样明显突出。在冠心病患者中高粘血症的出现率为69-86%,男性可高达95%以上。血液粘度男性比女性增高显著。红细胞聚集指数是检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要求该指数应取值于切变率1S--1时,普通粘度计难以完成,高精度无摩擦流变仪严格按国际标准达到这一要求。
4 .糖尿病
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是在高粘血症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尊重传统的治疗方法外,应及时观察血液粘度的变化情况,患者的血液粘度以低切粘度增高为最明显,高切粘度及血浆粘度也相应增高,高精度无摩擦流变仪优秀的低剪切功能极易区分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常用于防止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5.肺心病
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主要表现低切粘度增高明显,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肺心病发展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并发肺性脑病、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可以评价和估计病情轻重及病程发展阶段。从这种意义上讲,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观察血液流变学异常情况,给予适时治疗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检测该类患者需要血流变学全面的数据与于评估,高精度无摩擦流变仪切变率1~200S--1 宽范围的检测能够完成临床要求。
6、颈椎病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发现80%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流变学指标异常,纠正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状态,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颈椎病患者低切1S--1 时的粘度更有临床价值。
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该病的血栓形成与血液粘度和高凝状态直接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
8、血液高粘度综合症
高粘血症与很多疾病有关,即在很多疾病中伴有高粘血症,而高粘血症又可并发很多疾病。因此,临床上一旦发现高粘血症均应给予全面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准确分析病因,病状,及时纠正高粘。研究证明低切1 S--1的应用可防止该类患者的漏诊、误诊。
9、慢性肝炎
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是影响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慢性乙肝患者常因肝失疏泄、气滞血瘀、瘀血遏阻于络道,日久成积,故临床上常见舌质瘀紫,面色晦暗和肝脾肿大等血瘀之症,检测血液粘度指标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