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心脏,小心“坏胆固醇”

搜狐 4132 2012-09-28

      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瑞典球员维克特·布莱恩斯特姆……两位与运动有关的知名人士近期先后因心脏病猝死,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健康大敌”心血管疾病的关注。除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冰冷的数字或许更能证明形势的严峻。

  本月30日,是第12个世界心脏病日。此前,世界心脏联盟发布的数据预先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若不加有效控制,则未来20年心梗、中风、糖尿病等疾病将增长近50%……

  其实,“来势汹汹”的心脏病完全可以预防。高血脂,可以说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因为血脂会像垃圾一样,沉积在人的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狭窄,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是无声的杀手。”今天,前来本报坐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项美香说,因为只有当高血脂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时,病人才能感受到不适的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从管理血脂开始。“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化验报告单上的小箭头,其实不然,管理血脂首先要学会看血脂报告。”

  在体检报告单上,并没有“血脂”这项专门的指标。取而代之的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

  项美香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两种主要成分。而胆固醇又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作“好胆固醇”,因为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叫做“坏胆固醇”,它的增高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主因。因而,高血脂大多指的是“坏胆固醇”增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然而,高血脂的治疗却要因人而异。早在2007年,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组织全国几十位专家教授特别推出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就强调,胆固醇干预要依据患者危险分层,不同程度的危险人群应对应不同的胆固醇治疗目标。

  “之所以要给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就是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疾病状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项美香说,浙医二院首先用彩色血脂报告单显示危险分层,报告单用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分别表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四类不同危险级别,提醒“坏胆固醇”的不同目标控制值。

  危险分层是通过年龄、性别、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吸烟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家族史等指标评测的。危险度越高的病人,对胆固醇要求降得越低,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项美香提醒,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要少吃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等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并且戒烟戒酒,保持适当运动,以控制体重。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