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药被当成年货备 过多服用损害肾肝脏
临近春节,应酬也多了,往往会多喝上几杯酒,有时也会吃一些解酒药,这些解酒药真的能够解酒吗?如何更好的去解酒呢?
解酒药被当成年货备 过多服用损害肾肝脏
临近春节,又到了市民备年货之际。如今,打开网站、电视,或走上街头,号称千杯不醉的“解酒药”广告扑面而来。“解酒药”真的如此有效吗?医学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过多服用“解酒药”甚至会损害肾脏和肝脏。
现象
“解酒药”被当成年货备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药店,发现不少药店都有“解酒药”出售。记者注意到,“解酒药”种类繁多,包括药片、口服液等形式。产品的成分也纷繁不一,既有以葛根、枸杞子、灵芝等中药为主的产品,也有以蛋白粉、氨基酸、维生素、泛酸钙等为主要成分的“解酒药”,价格从30元到上百元不等。
“这些药真的能及时缓解醉酒的头疼?”销售员随即拿起一盒向记者介绍道,一般来说,口服液比含片的效果更好,在服用半小时内便会发挥效用。“很多市民一买就是5盒,购买者以生意人居多,现在还能当作礼品送人。”
调查
“解酒药”实质是保健品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所谓的“解酒药”都是摆放在保健品专区,大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为“保健品”,有蓝色小伞标识,说明书也多以“护肝解毒、加速解酒”为其主要功效。
记者从南昌市食药监局得知,蓝色小伞为国食健字标识,即属于保健食品,而并非药品。这样的“药”虽然被商家当作解酒药来销售,但是在其保健功能说明上仅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一项。
市民使用后褒贬不一
这些“解酒药”是否真的有效?市民龙先生告诉记者,他应酬比较多,而且一上桌就是喝酒,几顿下来着实吃不消。“我也是看广告才知道有解酒药卖的,价格不贵,携带起来也方便。不管怎么说,多少还是有点效果。”
不过,也有不少市民认为“解酒药”并不解酒。“我喝醉之后嚼了3片解酒药,结果头晕、恶心的症状一点都没减轻。”有着近10年酒龄的周先生谈起自己的解酒经历,他更相信自己的解酒方法,那就是酒后一碗饭。
专家
长期服用“解酒药”易伤肝
解酒药到底有没有效果?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昌大二附院徐医师,她告诉记者,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药”。市面上所谓的“解酒药”,大多添加了激素、利尿剂,甚至是兴奋剂等非法药品。服用后可能在短时间内觉得兴奋和清醒,实际是一种假象。此外,过多服用“解酒药”还会损害肾脏和肝脏。
“大家尽量不要空腹饮酒或将酒加热饮用。饮酒前可喝少量的牛奶或酸奶,这样可对胃黏膜和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徐医师说,如果醉酒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点温开水或矿泉水,以加速酒精排出体外,缓解症状。
喝酒前吃什么不容易醉
1、喝酒之前,吃饭只能吃7份饱,且不可大量饮水。(这是为了留下肚子好喝酒)
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可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饮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
3、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4、酒后多喝点蜂蜜水,防止宿醉。
5、经常饮酒应酬的,日常可用桑椹子、益智仁等磨粉自制桑舒汤冲服。桑舒汤是中医经典方剂,最早记载于唐代《御园方》一书。先传唐玄宗李隆基善饮,“连饮数日,不见疲态,众人皆推其善饮”,玄宗“荐桑舒汤,曰:此方甚奇,非吾善饮耳”。桑舒汤由桑椹子、益智仁等药食同源的成份组成。酒前酒后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解酒保肝的作用,同时减少酒精对肠胃的刺激。日常长期饮用还有养胃护肝,壮阳强身,舒肠胃及通便之效。该方组成为药食同源的药材,无副作用。
解酒三部曲
一、中药解酒的最快方法:
国内解酒药中最常用的一项成分是葛花。
葛花醒酒的功效,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葛根,生根捣汁饮,止渴、去烦热、散郁火、解酒毒,作粉尤妙”,“解酒则葛花为最,因有解表利便之功能”。
可见,用葛花、葛根醒酒来自古方。药剂师郭雪申介绍,葛根性味平,入胃经,可以清火消炎、生津止渴、抗菌解毒、透发斑疹、醒酒暖胃、降低血糖,现代医学上常用于治疗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疾病的组方中。与葛根粉相比,葛根花的解酒功效更为突出,可在喝醉后冲泡10 至20 克葛根花当茶饮,解醉效果比较明显。
然而,葛根毕竟是一味药材,是药三分毒,服用前最好谨遵医嘱。
此外,蜂蜜水可以缓解醉酒后的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二、宿醉解酒穴位疗法:
对于第二天起床后仍有头痛恶心、腹中难受症状的,通常称为宿醉。对此,较为有效的缓解方法是用拇指揉按腿上的足三里穴。
按揉的同时如果感到腹中舒服,有肠蠕动的感觉,证明酒食已入小肠,需同时揉下巨虚和足底小肠的反射区,通常10 分钟就可明显缓解症状。
若点揉足三里穴恶心反而加重,证明酒食仍停在胃中,此刻则需要手指探喉催吐,因为食物和酒精已造成对胃的伤害,而胃黏膜上有急性炎症发生,食物和酒精此时和毒素没有区别,最好能吐干净,症状才可消失。吐的过程中可以饮用加少许盐的水,可以帮助清洗胃黏膜,将更多变质的食品带出来。
然后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再加揉足底胃反射区及太冲穴和中封穴,就可以增强肝的解酒毒功能,同时服用藿香正气丸,通常1 小时内可解除症状。
三、饮酒解酒大忌:
酒后喝茶:许多人由于缺乏医学常识,酒后往往爱饮茶,想以之解除酒燥,化积消食。但是中医理论认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经,饮酒后阳气上升,肺气增强。而茶味苦,属阴,主降。酒后饮茶,特别是饮浓茶对肾脏不利。酒精进入肝脏后,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最终成为水和二氧化碳,经肾脏排出体外。而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含有较多的茶碱,它会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产物过早地进入肾脏,而损害肾脏。虽然与肾脏的代偿能力相比,这种损伤不易立即被发现,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损伤后,后果不佳。
吃海鲜喝啤酒:啤酒里面含有维生素B1,B1 是一种催化剂,可以让嘌呤转化成尿酸,当尿酸值高到超出身体的代谢能力,储存在关节附近,就出现关节肿痛,即痛风。
喝酒脸红: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变成乙酸;然后,乙酸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其中,除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它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
结语:是药三分毒,无论吃什么药解酒都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想要身体健康还是少喝酒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