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基因技术造福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患者将迎来新希望。上海交通大学昨天传出消息,该校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双君研究小组首次利用基因技术实现链黑菌素类药物的合成,让科学界探索了60多年的抗癌良药重现活力,有望造福淋巴瘤等癌症患者。该研究成果最近已正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志》上。
链黑菌素是由一株绒毛链霉菌所产生的抗肿瘤抗生素,它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对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称为抗癌良药应用于临床实验,但最终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员林双君解释,关于链黑菌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活性,二是毒性。它的活性是它与癌细胞作斗争的利器;而毒性则是它的致命缺陷。通过对链黑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活性提高,毒性却大幅降低,这为链黑菌素药物的二次开发提供了新的机会。”
林双君带领研究小组首先克隆了这个潜在的抗生素基因簇,确定了其中的关键基因与链黑菌素生物合成的直接关系,并最终定位出链黑菌素的生物合成是由48个独立基因编码的。
之后,林双君又带领课题小组综合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和手段,获得了其中17个基因的突变菌株,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与链黑菌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最终合理地提出了链黑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的模型。
这是首次在基因水平实现链黑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化学家们也在致力于链黑菌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希望能够找到应用于临床的新药。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