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众多国际难题 “生物人工肝”可替代肝移植

新浪 4220 2013-02-25

      前天上午,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了2012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1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和2012年度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单位和个人。鼓楼医院院长、普通外科丁义涛教授主持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发与临床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肝衰竭新发病人数超过100万人。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供体严重短缺,仅约1/150的患者能获得肝移植。因此生物人工肝成为肝衰竭治疗领域研究热点。

  丁义涛带领的团队自1999年以来,致力于生物人工肝的研发。经过12年攻关,新型生物人工肝终于在2009年应用于临床。所谓“人工肝”,并不是人工制造一个肝脏,它的全称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以部分代替肝脏的功能。因为除了具有代谢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合成”人体中许多蛋白、凝血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任务,所以,它比“人工肾”等复杂得多。只能实现解毒功能的“人工肝”叫物理人工肝,既能“解毒”,又能完成部分合成功能的人工肝叫生物人工肝。

  具体来说,鼓楼医院的“生物人工肝”是以一个生物反应器作为替代人工干细胞的载体,将猪肝细胞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2:1的比例进行培养两至三天后,放入反应器内,代替肝脏参与人体循环。

  丁义涛团队的贡献在于,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将共同培养的“肝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生物人工肝,解决了细胞高功能的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将纳米技术引入生物人工肝中,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反应器,解决了大规模培养细胞活力及功能维持的难题;通过动物和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制定生物人工肝疗效、病毒和免疫安全性评估体系等。

  据悉,到目前为止,鼓楼医院生物人工肝在临床已治疗上百例肝衰竭患者,治愈好转率超过80%,疗效处于国际领先,治疗后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