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切除术有利于控制部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展

南报网 4114 2013-02-26

      王女士,48岁,3年前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三年来不断地接受着各种相关药物的治疗,肝功能不见好转。,最近B超复查时,发现脾脏肿大。患者求诊于南京市第二医院外科,丁海主任经过细致全面地评估后,决定行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功能很快就恢复正常,部分自觉症状也消失,患者十分满意。      

      该院从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归来的丁海主任医师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S)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何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常同时合并肝外免疫性疾病,缺乏特异性治疗。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并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脾有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功能,血液中抗原在脾中可引起有力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边缘区是免疫反应启动的重要部位。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围动脉淋巴鞘明显的增大和免疫活性细胞输出的增多。体液免疫反应引起白髓淋巴小结和脾索中浆细胞的增多,同时在脾脏输出血液中抗体的浓度增加。脾脏切除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移除脾脏这一最大的机体免疫器官,消除来自脾脏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过度造成的肝损害。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