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两针 跟艾滋病说拜拜?
这种创新性的艾滋病疫苗策略,是通过联合使用改良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 )黏膜载体疫苗和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A d5),有效控制甚至完全预防艾滋病毒通过黏膜途径进行传播。清华大学医学院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张林琦博士与香港大学的陈志伟博士、广州生物院的陈凌博士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5年多的努力,利用中国猕猴模型,系统评估了该疫苗策略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病毒学权威期刊《病毒学杂志》上。
猴子对照实验验证疫苗功效
张林琦介绍,这种疫苗方法是“打两针”,分为“初免”和“加强”,初免是利用中国自己研发的改良型痘苗病毒作为载体。国外现在使用的痘苗病毒都是非复制型的,通过一定的遗传改造,我国自主创新的痘苗病毒具有复制能力。第二针疫苗为5型腺病毒,是非复制性的。“可复制性的痘苗病毒是通过鼻腔和口腔来免疫的,打第一针的六周之后进行第二针,为肌肉注射。”
第二十四周开始,研究者们开始对猴子进行攻毒实验,“首先,我们发现这两种新型病毒的免疫策略,在猴子身上诱导出了非常强的免疫反应,而且质量比较高。”这种高质量,使得病毒在猴子体内的复制能力下降了十倍以上。“观察了近三年时间,疫苗组的猴子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地在活着,而没有打疫苗的对照组,75%的猴子因为感染艾滋病而死亡了。至少从保护不发病这一方面来看,疫苗还是很有效的。”张林琦说。
疫苗或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我们免疫策略比较特殊的是,它能在体内诱导出非常强的免疫反应,我们认为这种免疫反应与它的保护性肯定是直接相关的。”张林琦说,如果真是这样,这种疫苗不仅仅是可以作为预防,甚至可以作为治疗性的药物,加强治疗的效率,“我们今后肯定会在治疗方面做些实验,看看它是否可以和现在的抗病毒药在一起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张林琦希望,能够达到现在所说的“功能性治愈”,即停药了也不会反弹,带毒者不会受到病毒的影响。但达到“根治”(即把病毒完全排出体外)还是很有难度。
接下来,专家组希望把这个疫苗从人类的角度去“构建”,达到人体实验标准,申请得到国家通过之后,就可以开始人体实验,“希望是一到两年之内。”张林琦说。
艾滋病疫苗在推广上会不会遭到人们心理上的“抵触”?张林琦表示,这是有可能的,“所以希望能最先使用在高危人群或者医务工作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