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价、高危预测、个体化诊断的平台
--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十七大"第一次以大篇幅论述了今后若干年对医疗与健康方面的方针和政策。这是党和国家对百姓关心的具体体现,其中明确"战略前移,重点下移"即医疗卫生事业从治病为主前移到预防为主;重点下移到加强社区和农村的保健卫生事业。这对每一个关心健康的国民无疑是一个喜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就是这样一个从事健康评价、高危预测和个体化诊断的综合平台。健康评价即常规健康体检;高危预测是指对基因检测结果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所提出的易发生疾病人群的提示;个体化诊断是综合当代科学理论及技术手段,结合中医辩证理论,对个体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的针对个体的评价和诊断,从而指导个体化医疗、建立实验室健康评估体系。
实验室在保障人类健康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性、标准化、国际性是对先进实验室提出的要求。国际上对医学实验室从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近年来,国际医学界非常重视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即ISO15189,以推动全球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04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将此标准引进国内,并将其作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措施来执行。几年来,我国仅有十个实验室通过认可。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负责人康熙雄教授不但在专业领域是顶尖学者,而且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他所领导的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于2002年4月1日试运转ISO 17025质量体系;2004年2月转版到目前的ISO 15189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2006年3月6日国家认可委正式颁发了"中国评定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自此,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成为全国第三家、北京市第一家通过此认可的实验室,通过认可的实验室项目检测结果将被117个国际组织和多数国家认可,这意味着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在临床标本检测、药品评估等方面已经实现国际互认,患者拿到此处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在国外也同样有效。
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不仅承担了大量的临床常规检测任务,还在北京市公共卫生安全维护、应对突发性医疗卫生事件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2003年SARS突袭北京,实验诊断中心克服各种困难,全力配合北京市SARS指挥部和卫生局圆满完成检测任务,检测并审核样本数达3000件,受到市委和上级领导的表扬;在SARS期间,实验诊断中心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成立了病原学检测平台,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承担863子课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应用" 的研究,参与国家级SARS研究3项,研究成果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肯定]与市政府的嘉奖,总结抗击SARS经验,出版了《SARS实验室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学检测与诊断》。
为了发展和不断提高,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坚持发展科研,不断探索,在与相关专家反复研讨后,先后在健康评价体系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承担国家和地方的课题7项,建立了新生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以及女性的生长不同期所需要的评价体系,深入研究个体化诊断。
天坛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承担着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等多层次不同人员的教学培养任务,并在2005年成为北京市首批检验医师培训基地。实验诊断中心以天坛医院为基地,于2003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唯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和硕士点。2006年,为整合首都医科大学现有的临床检验诊断医学资源,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加强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加强检验医学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根据首都医科大学的指示,在康熙雄主任牵头下,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正式挂牌成立,学系由首都医科大学所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15家教学医院检验科和实验中心组建而成,康熙雄主任任学系主任,天坛医院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办公室所在地。
近年来,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累计参加继教人数超过三千人次。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承办的"2007年全国现代免疫诊断方法暨高通量检测技术临床研究发展论坛",讨论了在健康评价手段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新进展,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0名代表们欢聚一堂讨论了世界本行业最新话题。会议中,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国内专家与美国专家的实时在线讨论,引进美国同行的思路、引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实验诊断中心负责人康熙雄,现任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