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进入医疗领域任重道远

新浪 4098 2013-04-18

       自从《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国内关于支持民资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声音络绎不绝。在新医改方案中,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但是,这些政策或者口号大多流于形式,而直到现在,也并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来推进民资进入到医疗卫生领域。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外资放开的医疗卫生领域有望开闸放水。媒体号称几大部委已经原则上同意了外资在我国独资办医的相关事项,如果此事真的能获得各大部委通过,那么将有望缓解我国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而且从长远来看,对外资放开医疗卫生领域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然而此项政策还未被证实就遭到了卫生部的反对。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对外资独资办医予以澄清。至此,外资独资办医夭折。而除了外来资本,民营资本想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其实也享受着“不公平待遇”。

  拿之前北京市出台的药品招标配送政策来说,其中要求从北京市200多家医药流通企业中选择10家左右的企业进行北京市的医药配送服务。然而,招标结果公布以后让人们大跌眼镜,能进入到“十强”的企业都是有国资背景的全国或地方企业,而民营医药企业如“九州通”这样的医药流通龙头却无缘上榜。

  其实,九州通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属不易。相比于国药、上药、华润来说,九州通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辛。国家虽然对于民营资本的鼓励与支持的政策没有中断,但是真正落实在实处的政策基本为零,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喊多元化办医,而直到现在仍然是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虽说有了政策的支持,但是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民营医疗如今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大家耳熟能详的阳光医院、博爱医院就是最好的佐证。在我国,由于公立医院垄断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只能选择公立医院看不上的小专科进行突破。

  这些小专科包括泌尿生殖、美容整形、健康体检等方面的内容,而且民营资本也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拿健康体检来说,公立医院虽然也有体检服务,但是大多数服务态度差,能享受的体检项目少。而民营资本进入到体检行业中后,“微笑服务”“全程陪护”的优质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民营医疗机构。

       民营医疗机构大多选择多元化服务,而且主要以环境和服务取胜。它们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比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好,而且由于服务“专一化”,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专业”的形象。另一方面,民营医院环境全部采用人性化设计,而且也没有公立医院那样人声鼎沸,因此服务周到细致,深得老百姓青睐。

  当然,民营医疗机构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因为前些年民营医院的虚假广告而有所降低,而且由于“惯性心理作用”,虽然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但是在老百姓心目中仍然是虚假广告的代言人,而民营医疗机构缺乏30-40岁的医护“中坚力量”也给其带来不少发展瓶颈。

  从大的方面来讲,鼓励民间资本的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多项政策的出台也可以促使民营医疗在多个方面与公立医院缩小差距,但最后政策的实施效果却不能乐观预计,民资进入医疗领域仍然任重道远。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