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毒到肿瘤从病因到防治"高端论坛在沈举行

中国教育新闻网 4116 2013-04-24

       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医科大学承办的“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从病毒到肿瘤,从病因到防治”日前在沈阳举行。论坛邀请到的10余位国际著名专家在未来三天里,将就病毒感染与肿瘤,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肿瘤预防疫苗和温热疗法治疗HPV相关疾病等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做学术交流。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陈洪铎教授介绍,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威胁之一。恶性肿瘤病因复杂,环境与遗传因素均参与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理化及生物因素。过去二、三十年的科技发展成果证明,约21%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与生物因素相关。一些病毒,如乙肝病毒(HBV)、人乳头瘤病毒(HPV)等,已经被确认可以引起肿瘤。HBV是大部分肝癌的病因,而高危型HPVs可引起宫颈和皮肤等部位的癌症。临床上急需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措施。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在阐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中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更应该着眼于将这些实验室成果转化到全人类的福祉中去。

  此次论坛邀请到了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德国海德堡大学Harald zur Hausen教授,他在论坛上做了“感染与肿瘤:展望”的学术报告。此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骨关节和皮肤病国家研究所主任Stephen I. Katz教授将做“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预防和治疗新策略”;英国卡迪夫大学皮肤与创伤修复科主任Vincent Piguet教授做“HIV与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阻断HIV感染早期事件的时机”;英国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组织工程与再生研究所再生医学主任教授Bing Song教授做“电场增强树突状细胞反应的作用研究”;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微生物学Jun Zhu副教授做“如何通过群体感应阻止致病细菌造成的损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做“恶性皮肤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做“中国大陆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国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曹流教授做“DNA损伤反应的阴阳面:癌症与衰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小雁博士做“化疗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代谢微环境的影响”;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高兴华教授做“温热对皮肤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