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可对抗多种病毒根源的新型流感疫苗
据法国《费加罗报》5月25日报道,美国国家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研究人员在经过白鼬实验后,发现一种可对抗多种病毒根源的流行性感冒注射疫苗,相关实验结果报告已在周四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登。
过去的流感疫苗已经完全失去对抗病菌的活性,流感病菌变化迅速,研究人员理应每年对疫苗采取更新以对抗变异之后的病毒。由于血球凝集素是所有流感病毒的共同元素,所以科学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从血球凝集素这一切入点进行观察和研究。血球凝集素是指可使红血球凝集的抗体,可附着于流感病毒的表面,至少有十六个不同的HA抗原,贴上了H1到H16的标签,前三种H1、H2型、H3遍布于人类流感病毒,如现今已出现的H1N1病毒、H5N1病毒等。
研究人员原先制备疫苗时的传统繁殖病毒的方法是在鸡胚中进行的,而这次他们则创新采取了更先进、快速的繁殖病毒方法——可自我组装的新型纳米颗粒。法国赛诺菲制药企业的科学领头人加里·纳贝尔,也参与领导了此次流感病毒疫苗实验项目,他表示:“我们这次并没有仅仅改动原有的疫苗配方,而是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抗流感注射疫苗,它是可自我组装的全新分子——纳米颗粒诱导研发的抗体。”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衣壳上的主要抗原性蛋白,而铁蛋白ferritin是能够自然形成球状簇的离子转运蛋白。研究人员将这两种蛋白融合起来,生成能够自动装配的HA–ferritin复合体。该复合体从铁蛋白核心伸出由HA组成的八个突起,模拟流感病毒衣壳上的天然HA突起。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流感病毒参考中心的负责人希尔维·范德·沃尔夫教授解释说:“可自我组装的纳米颗粒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使血球凝集素上的HA分子变得疏散一些,不会被其他衣壳蛋白遮蔽,能让免疫系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这种纳米颗粒诱导的抗体,靶标不同流感菌株的通用HA位点,包括识别宿主细胞的头部和帮助病毒入侵的茎部,因此新型纳米颗粒疫苗可对抗多种根源的流感病毒。”
克劳贝尔纳里昂大学的病毒学家布鲁诺·莉娜,也是巴斯德研究所流感病毒参考中心实验室的领头人,她评论说:“这种新型疫苗可以大大改善传统疫苗的质量,提高治病有效率。”
新型疫苗比传统疫苗有效十倍
由于白鼬可感染上相同的流感病毒,并且其感染后的症状与人类相似,所以此次新型疫苗的实验选择了白鼬来进行观察。在对白鼬注射了新型纳米颗粒疫苗后,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疫苗有可对抗多种来源流感病毒的趋势。最开始研究人员用1999年H1N1菌株的HA来制造纳米颗粒,他们随后发现这些纳米颗粒也能帮助白鼬抵抗许多其他H1N1菌株,包括2007年流行的H1N1菌株及流感病毒的未来转变形式。在经过多次实验后,研究人员肯定了新型疫苗的有效性,并发表声明称与每年更新的传统疫苗相比,新型疫苗具有十倍的有效抗病毒性。
希尔维·范德·沃尔夫教授表示:“新型疫苗的出现向世人证明:制造对抗流感普遍疫苗的难关已被攻克!” 布鲁诺·莉娜专家随后表示称:“虽然有关‘对抗流感疫苗’的研究工作道路还很漫长,但这次新型疫苗的发现就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它让HA分子变得没有那么密集,有利于对抗多种根源的流感病毒。”实验领头人加里·纳贝尔强调说:“近期会开始在人体上实现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以保证新型疫苗适用于人类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计纳米颗粒疫苗的相关临床试验将进行二至五年,成功之后,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普遍广泛地生产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