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看血常规化验单吗? 中性粒细胞数需关注
血象升高未必用抗生素
“白细胞数量升高并不是用抗生素的指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冬梅说,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既可能是细菌感染,又可能是病毒感染。“通常来说,典型的细菌性感染导致的上感,白细胞数量会升高;而病毒性感染的白细胞数量往往不显著增加,甚至减少。”
“白细胞数量升高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除了孕期、月经期、呕吐、寒战、高人、剧烈腹痛等生理性升高外,一般代表着细菌感染,但也有例外。”张冬梅说,对于部分抵抗力低的人来说,这种应激反应可能会很强烈,会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的白细胞来抵抗外来的入侵者,从血常规检查结果来看,血象是比较高的,而此时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虽然上呼吸道感染80%以上是病毒性的,但持续几天后,伴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减弱,很容易混合感染。这时患者血象不一定高,但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这也是医生为什么让患者过两三天再复查血象的缘故。”河南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董志巧说,还有患者被细菌感染后特别重,机体的反应较慢,尚未产生新的白细胞之前,原有的白细胞就大部分和敌人同归于尽了,尽管血象也不怎么高,甚至有些低,也需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除了看血常规检查结果外,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因、病程、病症以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董志巧说,比如3岁的孩子感冒发烧后,虽然血象较高,但病因是受冷风吹,同时其精神头十足,肺部也没有听出杂音,就可以不用抗生素。“反之,如果孩子体弱,无精打采,肺部有杂音,烧得又高,即使血象不高,也需要用抗生素。”
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
拿到血液化验单,通常病人都会很茫然,密密麻麻这么多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看到有几个升高或者下降的箭头,更是内心恐惧,不知道问题是否严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贾莉婷说,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
“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不过,其实在这些卫兵里,有一队‘精兵强将’更需要关注,那就是中性粒细胞。”贾莉婷说,中性粒细胞进行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贾莉婷说,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单纯的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那就是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
“血象中还会有嗜酸性细胞百分比和嗜碱性细胞百分比这两个数据,这主要是白血病的指标,嗜酸性细胞百分比高也可能是患者有过敏的情况。”贾莉婷说。
还有两个需要关注的数据是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如果低了就意味着贫血。“红细胞增高则一般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原发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临床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