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金属如摄取过多都可能有毒

光明网 4188 2013-06-17

       日前,我国正在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些金属在人体结构和机能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被列为主要的营养素。那么,人体功能所必需的营养金属是否越多越好?人体内的重金属来自哪里?如何规避重金属污染?
什么是有毒的金属?
既不是必需元素,又不是有益元素
       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些金属在人体结构和机能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被列为主要的营养素,一旦缺乏将导致病理学的症状特征,如钙、钾、钠、镁,为人体功能所必需的常量营养金属;铁、锌、硒、锰、铜等为人体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金属,但有些金属进入人体后,则会产生毒性作用。
       食物中毒中常见的有毒金属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食品生产加工、农用化学物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所谓有毒的金属,指既不是必需元素,又不是有益元素的那一类,它们在人体内即使少量存在,对正常的代谢作用也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当然,所有的金属如果摄取得足够多的话,都可能有毒,比如硒在有毒量和不足量之间的界限就非常小,人体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出人体正常生理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造成病理性变化。重金属污染就是造成这种病理性变化的因素之一。
重金属危害在哪儿?
极易积存在大脑、肾脏等器官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它们一旦通过饮水、饮食、呼吸或是直接接触的路径进入人体,就会极大地损坏身体的正常功能。因为重金属不像其他的毒素可以在肝脏分解代谢,然后排出体外,相反,它们极易积存在大脑、肾脏等器官,一旦超标,易引起基因突变,影响细胞遗传,严重时会产生畸胎或诱发癌症。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的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
重金属怎么检测?
水中无色无味,很难直观检测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限定,超量就会产生危害。我国规定:镉在食品中的限量为0.03~0.2mg/kg,砷为 0.1~0.7mg/kg,汞为0.01~0.05mg/kg……超过这些限值,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即使是少量的镉,也足以引起中毒,因为这种金属溶解于有机酸,很容易进入食物中。此外,吸烟已被证明能大大增加人体对镉的吸收。
       据推测,重金属在人体内引起中毒有以下几种可能因素:阻断了生物分子表现活性所必需的功能基;置换了生物分子中所必需的金属离子;改变了生物分子构象或高级结构。由于大多数重金属在水中以无机物离子存在,无色无味,一般很难直观检测,即使仪器检测也要求高精确度的仪器才能检验出来,而一般县一级的实验室并不具备检测条件。因此,重金属危害是个隐形杀手,难以提防。据《工人日报》报道
链接
重金属污染对身体伤害不可逆
       汞、铅、镉等重金属,即使在体内含量很低,仍会出现中毒性作用。
       重金属进入人体有食道、呼吸道、皮肤三种途径。
       进入人体的重金属不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与体内有机成分结合成金属络合物或金属螯合物,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机体内蛋白质、核酸能与重金属反应,维生素、激素等微量活性物质和磷酸、糖也能与重金属反应。由于产生化学反应使上述物质丧失或改变了原来的生理化学功能,病变就产生了。
       另外,重金属还可能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而改变活性部位的构象,或与起辅酶作用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致使酶的活性减弱甚至丧失,从而表现出毒性。
       重金属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都有富集效应――即吸收进入体内后很难自然排出。比如体内如果有过量的铅,在不继续接受铅污染的条件下,骨骼内的铅要经过20年才能排出一半。而人体内镉的生物半衰期也有20~40年。因此,即使人们吃的食物里重金属含量没有高到让人急性中毒的浓度,如果长久接触或者食用某一种重金属,体内浓度还是会越来越高。当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表现出慢性中毒症状。因此,重金属中毒损害机体器官往往是不可逆的。据《工人日报》报道
提醒
如何规避重金属污染
       怎样减少食物链中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几个方面规避重金属污染或中毒。
1、注意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使用
       彩釉陶器、搪瓷器皿和一些玻璃杯内壁往往加有铅釉,锡酒壶中也含有铅,应注意不要用这些器皿盛放酸性食物和饮料,以防铅溶出造成中毒;有些带花纹颜色的玻璃、冰箱镀镉的冰槽以及塑料制品,都不要存放酸性食物和饮料,以防其中所含的镉溶解出来;使用不锈钢食具要注意不能与乙醇(酒精)接触,以防镉、镍游离,危害健康。
2、不要大量、集中食用某一类食物
       通过食物链富集后,有的重金属在某些食物中会达到相当高的浓度,如贝类和蛤类等水生生物中铅、镉的浓度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要过于集中地吃。不吃或少吃罐头食品和含铅松花蛋,也可减少铅污染。
3、多喝水、粗细粮搭配有助于排毒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学专家马力平教授认为,多喝水、饮食中粗细粮搭配,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排毒能力,枣类、蔬菜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一些营养素,也可以阻止铅吸收或者降低铅毒性。同时,很多天然食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铅和驱铅功能,如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与铅、汞结合形成不溶物,含有的钙能阻止人体对重金属的吸收。镉污染区的居民,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硒、锌和钙等,则可增加镉的排出。据《工人日报》、《南国早报》报道
什么是重金属?
       一般来说,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原子量大于55的金属。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
重金属污染来源:
       1、工业的废气、废水、废渣、废料及汽车尾气等。2、农业的农药、化肥、化学试剂、添加剂等。3、生活垃圾、废水、污水、排泄物等。4、医疗垃圾、病毒、细菌、腐败物等。5、科研辐射、化学放射性污染等。
蔬菜吸收重金属被污染:
       叶菜类>茄果类>豆类>瓜果类
蔬菜中的镉含量:
       芹菜叶>菠菜>莴笋>大白菜>油菜>小白菜>芹菜茎>韭菜>茄子>圆白菜>黄瓜>菜花
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
    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
    会造成四肢麻木、精神异常。
    会使皮肤色素沉着,导致异常角质化。
    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钙,引起肾功能失调。
    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很难排出。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对胎儿可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智力低下;对老年人造成痴呆、脑死亡等。
    积累多时,对儿童造成智力低下;对中年人造成记忆力减退;对老年人造成痴呆等。
    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
    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超量时人会得踉跄病。
    会使人得多发性神经炎。
    超量时会使人甲状腺机能亢进。
    与铅是古代剧毒药“鸩”的重要成分,入腹后凝固成块,坠人致死。
    过量时会得锌热病。
    过量时会损伤细胞的基本成分,如脂肪酸、蛋白质、核酸等;导致其他微量元素失衡。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