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理医疗服务新模式

和讯网 4120 2013-06-21

疾病管理医疗服务新模式

  “医生不仅仅要会治病,还应关注疾病管理人群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这样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慢性病费用。”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疾病管理这一新观点被不少心血管病专家所认同。

  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占总急性冠心病死亡的72.3%,也就是说,超过70%的患者根本就没有机会享受到现代医学的进步。在临床上,医生即使应用多种治疗手段,也只能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5年疾病风险降至12%-14%。不少专家说,使整个社会人群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心血管病预防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环境,例如限盐、禁烟和健康饮食与足够的体力活动等。光靠医生治病,医生只能是越来越忙,越来越累。

  在欧美国家,疾病管理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医疗服务,它支持医生和病人建立一种交流的合作模式,医生可对病人进行医疗知识教育,帮病人改变生活方式,以此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蔓延,并有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评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认为,最有效的心血管病预防策略是“高危策略”(只针对高危的患者)和“人群策略”(针对全体人群)并举,两者不可偏废。目前,我国对疾病管理仍处在探索阶段,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所倡导的“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服务模式”,在针对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循证用药、生活质量评估与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尝试。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